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高欢的崛起》5.六镇大起义(下)

《高欢的崛起》5.六镇大起义(下)

作者: 沈诸梁 | 来源:发表于2017-10-14 20:47 被阅读0次
作者 | 沈诸梁

《高欢的崛起》目录页

六镇大起义(下)

六镇形势不容小觑,北魏因此提高了配置,给李崇配了东道都督崔暹和北道都督广阳王元深两个高级副手。

崔暹的传记在《魏书·酷吏传》里面,大号“癞儿(无赖)刺史”,是声名在外的酷吏贪官,走到哪贪到哪。他出兵之前,刚刚因为不称职被免了瀛洲刺史。

这次起复,崔暹也是壮志豪情,意气昂扬,要立功战阵,书名竹帛。到了战场,崔暹也顾不上听李崇的指挥,几个冲锋就到了白道。

在白道这个北魏元彧、李叔仁两连跪的风水宝地,崔暹终于实现了自己书名竹帛的美好愿望,被史书狠狠地记了几笔:

崔暹违李崇节度,与破六韩拔陵战于白道,大败,单骑走还。

北道都督广阳王元深还不忘黑他,上书朝廷说:

崔暹只轮不返。

非常文艺地表达了全军覆没的意思:连个车轮子都没给朝廷抢救回来!

崔暹跑回去就被抓了,送到廷尉那里等候发落。

但是贪官有钱啊,攀上大权臣元叉的关系,送美女送田地,又给放出来了。

赏罚者,国之利器也,胜者不赏,败者不罚,必然将士解体,兵无战心,民无所措手足。北魏这个朝廷,已经不行了。


元彧、李叔仁、崔暹接连失败,北魏政府军在白道被起义军三连杀,李崇和元深看形势不对,军心不稳,赶快退到云中(即盛乐)。

这个时候起义军牢牢控制着白道城,战斗力超强的敕勒人也陆续加入到六镇义军中,六镇军民南下攻击云中是早晚的事。

李崇和元深一商量,还得跑啊,退防第二线吧。但是云中城扼守白道南边出口,是保卫河东地区的最后屏障了,不能平白放弃,李崇就问:

当留一人镇云中,诸位将军以为谁可当之?

(应该留一个人防守云中城,诸位将军认为谁比较合适?)

这么大一个坑,天王老子来也填不平啊,将军们个个激情澎湃,纷纷荐举他人。这个觉得张三谋算深远,那个觉得李四勇力无匹,吵来吵去,最后大家一想,费穆刚刚击破过柔然叛军,带兵有能力;做地方官的时候又得罪过皇亲国戚,做官没人罩,这个人能力又强又得罪领导,真真是极好的,最适合填这个坑。

大家立刻达成统一意见,选费穆!

好不容易选出来一个人,李崇立刻就答应了,留下费穆,自己带着大军跑到平城去了。


到了平城,李崇的老毛病又犯了。

李崇贪财,而且是病态的贪,只贪不花,喜欢没事数着玩,他是洛阳排名三甲的富翁,每次吃一顿饭只花几十个铜钱,《人民的名义》里的赵德汉(原型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里藏着几个亿,骑电动车上班,只能算是李崇的徒子徒孙。

李崇在前线打仗,看着那么多军费补给,眼馋啊,准备动动手脚,把钱往自己口袋里挪挪。

当时打仗领赏是按照首级(人头)来算的,李崇任由自己的长史(副官)祖莹做假账,多报一些上去,贪污军费,克扣补给。

广阳王元深是北魏宗室,相对比较贤明,看着心疼啊,这都是我们老元家的东西,你们这些蠹虫,老夫要向朝廷上本子参你们!

本子递上去,祖莹除名为民,李崇免官召回。

本来李崇、崔暹、元深仨人一起来的,前面俩都被人上本参回去了,元深就升了职,专总军政,成了前敌总指挥。

人民的名义中侯勇扮演的赵德汉 原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

六镇地区,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义军。

人是分阶级的,六镇中的大地主和部落酋长们,有马有粮,并不会饿死,不愿意参与起义。

北魏王朝的军队一直没法到达六镇平叛,地主和酋长们开始生产自救,一部分带着族人南下,寻找安全地区避难;一部分组织部落武装,开始和起义军战斗。

贺拔度拔父子在怀朔镇被卫可孤的起义军俘虏,这个时候随着起义军辗转回到了武川镇。

起义军中军民混杂,四处就食,内部既不团结,防卫也不严密。贺拔度拔联系到了武川的土豪宇文肱,又组织起一支军事力量,继续对抗六镇义军,最终杀死了卫可孤。

卫可孤是六镇义军在东部地区名义上的领袖,杀了他是大功一件,而且宇文肱的大儿子宇文颢连命都搭进去了,自然更要大书特书,上报朝廷请赏。贺拔胜再次当信使,跑到云中去报信。

费穆死守着云中,还在这填坑呢,乱世用武,一见到贺拔胜这个猛人,两眼放光芒,说什么要留下来帮着自己带兵打仗。

刚好武川又传来消息,贺拔胜的父亲贺拔度拔和敕勒人作战战死,部众离散,老家回不去了。贺拔胜就留在云中,帮着守城。

在平城(恒州)的元深也得到了消息,赶快把贺拔胜兄弟这支武装拉拢过来,绕开白道发动攻势,从五原进攻怀朔镇。

前面的都不行,这次的肯定也不行,破六韩拔陵带人把元深围了起来。

这时候固守云中的费穆扛不住,突围南逃,起义军占领了云中,元深往平城的退路被堵死了。

后退不得只能前冲,靠着贺拔胜左冲右突,杀开一条血路,元深属下的北魏军最后攻破怀朔镇城(当时已改称朔州),暂时驻扎下来。


孝明帝着急了。关陇战事正激烈(详见第二卷《宇文泰的霸业》),南方梁朝大军压境(详见附篇:《梁的北伐》),元深孤军深入六镇,这是要挂的节奏啊。

朝廷已经无兵可用,孝明帝左思右想,灵光乍现,想到了柔然人。

当年设立六镇,是为了对抗柔然人,现在六镇反过来对付我们,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什么不能利用柔然人对付六镇?

你说什么?里通外国?敕勒人不是也跟着六镇军民造我的反吗?我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孝明帝这么一想,觉得既合情又合理,赶快派人联系柔然酋长阿那瓌

北魏王朝为防备柔然人修筑的长城(图片来源于百度)

柔然人是当时北方草原的霸主。柔然的酋长阿那瓌在之前柔然内部的变乱中,曾经逃到洛阳投靠北魏,被封为朔方郡公、蠕蠕王(蠕蠕即柔然)。

后来阿那瓌的堂哥婆罗门讨平内乱,成为新的酋长。

到孝明帝正光二年(521年),敕勒人击败新酋长婆罗门,婆罗门也带着部落跑到北魏凉州投降。

北魏同时立婆罗门和阿那瓌为柔然酋长,阿那瓌居于东部,在怀朔镇之北,婆罗门居于西部,在凉州之西,以此分化瓦解柔然的势力。

正光三年(522年),西部的婆罗门叛逃,北魏以费穆统兵,击败婆罗门叛军,又把婆罗门抓了回来。东西两支柔然人就全部归附了阿那瓌。


当时整个北方普遍大旱,柔然人也要吃饭喝水啊,阿那瓌干起了老本行,开始抢劫北魏六镇,最后驱掠两千百姓,几十万头驿马牛羊北去。北魏派李崇率军追讨,人已经跑远了,最后不了了之。

等到破六韩拔陵起义的时候,因为婆罗门已经死在洛阳,阿那瓌的地位更加稳固,听说北魏朝廷邀请自己去六镇打劫,岂有不愿之理,立刻带十万兵民,从武川镇往西,一路杀到怀朔镇,再从怀朔沿着黄河往南,一路杀到沃野镇。

来来回回,东征西战,在抢掠中生发出了成就感,自称“敕连头兵豆伐可汗”,意思是“管理一切事务的可汗”,实力大增。

六镇地区本来就连续遭遇旱灾,又被阿那瓌的柔然军队来回蹂躏,生产破坏殆尽,无法供养六镇军民,义军内外交困,危在旦夕。

孝昌元年六月(525年),元深听从部下于谨的建议,抓紧时机分化瓦解起义军,招降了义军中的敕勒酋长乜列河,并以乜列河部落为诱饵,在折敷岭设伏兵,大败前来追击的破六韩拔陵。

阿那瓌乘胜进攻,再次大败破六韩拔陵,逼迫六镇军民渡河进入河东地区北魏军的包围圈。元深部下李叔仁堵死破六韩拔陵的退路,元深亲率大军赴援,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破六韩拔陵的起义军被柔然军和北魏军南北夹击,连续战败,最终无路可走,部众六镇军民二十多万人投降元深。

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起义失败了。


《高欢的崛起》目录页

(下期预告:北魏如何安置投降的六镇军民?高欢去了哪里,他的命运如何?《高欢的崛起》持续更新中,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沈诸梁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禁止任何形式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欢的崛起》5.六镇大起义(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mf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