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生命密码》中,小编带大家重新认识了“肥胖”问题。普通人眼中的“胖”,和医学专家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有些看上去不算太胖的人,测测BMI指数(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就有可能发现自己超重了。而且,肥胖是一种病,对身体的各部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增加患癌的风险,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因此,减肥势在必行。
然而,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和小编一样的疑惑: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吃不胖,而自己却轻轻松松就增重了呢?难道,我就是那种“喝凉水都胖”的人?我们为什么会长肉,又有哪些原因特别容易导致肥胖呢?今天,就让我们和编导王劼一起,在科学“甩肉”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吧。
▲本期对应视频
本期嘉宾信息
肖丹华,专科医生,美国新泽西州大西洋医疗系统营养代谢中心。
陈伟,副主任,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专家。
为什么只有我爱长肉?
肥肉是打哪来的?又会往哪去呢?我们怎么才能真正地减肥呢?肖丹华老师告诉我们,体重就像一个天平,一边是能量的摄入,也就是吃东西;另一边则是能量的消耗,一个人只要活着,哪怕躺着不动也会消耗能量。想减肥,就要让能量的消耗大于能量的摄入。
换句话来说,减肥的第一要义就是:“管住嘴,迈开腿”。需要注意的是,“管住嘴”并不一定要减少食物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减少食物的能量。而“迈开腿”是说,如果我们平时多运动,就能多消耗一些能量。
但是,又一个问题来了:每天吃的东西都差不多,为什么有的人挺苗条,有的人就会发胖呢?其实,好多胖友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自己吃得没多少,身材反而比别人大了很多,实在是很不公平。对于这种现象,肖老师向我们解释道:每个人的基础代谢率是不同的。什么是“基础代谢率”?简单来说,就是吃同样多的东西、做一样多的运动,基础代谢率高的人更不容易长胖,因为吃掉的东西都作为热量烧掉了。而基础代谢率低的人则更容易把吃下去的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身体上。
肖老师还说,基础代谢率的差异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基因不一样,个人生活习惯也有所不同。但是,同样的体重情况下,肌肉多的人基础代谢会更高。所以说,胖友们可以通过锻炼的方法,增加肌肉、减少脂肪,从而提高代谢。
而且,每个人的基础代谢率是会随着年龄而变化的。20岁以后,每10年,我们的基础代谢率会下降5到10。这也是为什么, 20岁的时候,我们吃一样的东西、做一样的运动,不容易长胖;但到了40岁,吃一样的东西、做一样的运动,突然就长胖了。这是因为,我们的基础代谢率已经随着年龄下降了,所以在20岁时不太注意体重,40岁也要小心控制了。
“甩肉”前,先养成健康的减肥观
听了肖老师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已经摩拳擦掌,准备立马去减肥了。但首先,小编要提醒大家思考一下:你的减肥观真的健康吗?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减肥呢?
对于这个问题,陈伟老师告诉我们:要为了健康减重,而不是为了苗条减重。他经常告诉前来就诊的胖友们:这是你这辈子最后一次减肥。我们要长期地把减重这件事放在议事日程中,作为改造自己生活、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的一个契机。通过减肥,我们可以塑造良好的生活习惯。
陈老师提醒大家,减肥时最好不要去找那些五花八门的“偏方”,比如像“巫婆汤减肥法”、“五个苹果”、“六根香蕉”之类的——这些都是基于单纯饥饿的减重,是医生们不推荐的。营养学中有个说法:“没有最坏的食物,只有最坏的吃法”。把我们吃的食物安排在合适于自己的能量范围内,才是真正有效的减肥手段。
“私人订制”的减肥方案
实际上,导致每个人发胖的因素都不同。为了给王劼做出一份“私人订制”的减肥方案,陈老师向他提出了很多问题,对他的发胖原因进行调查:父母遗传、运动太少、运动能力太差,都是明显的肥胖原因;生活习惯上,抽烟喝酒,睡觉时间太晚,也都是肥胖的诱因。有类似情况的朋友们,一定要引起注意了。
除此以外,最重要的诱因当然是“吃”了。陈老师提醒,一日三餐没有按时吃,不吃早饭,或者“过午不食”,也会让食量增加。此外,坚果,甜点,油炸食品,各种调味酱,可乐奶茶之类的含糖饮料,也是重要的肥胖制造者。
好在上面的东西,王劼都不太感冒。但是,让他比较纠结的就是“吃肉”这一项了。不同的肉类食品,脂肪含量是不一样的。像纯的里脊肉,一点儿肥的都没有,脂肪含量只有8%;但是稍微带点儿“白”的,已经看得见脂肪,脂肪含量就到了30%。而像是肥瘦肉、五花肉,脂肪含量就有60%~70%了。所以要想减肥的话,我们最好吃纯瘦的、不带皮的、不带脂肪的肉品。
随后,陈老师为王劼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医学检查,对他的身体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之后,医生就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出一个“私人订制”的减重方案了。检查的内容很细致:血压、心电图、肝、验血验尿……还有身高、体重、腰围这类的数据。
王劼的体检报告出来了。首先,它把人分成骨骼肌、脂肪重量和水分三个层面。从骨骼肌来看,随着他的体重增加,并没有出现过肌肉减少、光剩下油的情况,而是“油肉混体”。但是从脂肪总量来看,王劼全身的油是39公斤,占你体内总重量的32.7%,已经属于非常高的比重了。 而且,内脏脂肪的比重“比高的还要高”。
陈老师提到,内脏脂肪过多的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皮下脂肪。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腹型肥胖等等都是代谢综合症的表现。而王劼至少占了两条:血压高和腹型肥胖。
之后,王劼又进行了基础代谢率的测试,看看在躺着不睡着的情况下,自己每天会消耗多少能量。但测试的结果很不乐观:医生根据他的身高、体重所预测的静息代谢率应该是2393千卡,但实际的测量结果是2000千卡,比正常数值要低300多。这意味着,即使王劼每天少吃400千卡的食物,还是容易胖的。
本期结语
通过本期的介绍,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基础代谢率是不同的,有些代谢率低的胖友们,可能稍微多吃一点儿就发胖了。所以,我们要“管住嘴、迈开腿”,根据自己的情况科学饮食、勤加锻炼,健康减重。而经过了一番详细的检查,陈老师也为我们的编导王劼列出了一份个性化的减肥计划,目标是每个月5公斤的减重效果,从饮食到锻炼都有详细的说明。那么,这份“神秘计划”中包含了哪些减肥小妙招呢?王劼的减肥大计又能否真的成功呢?不要走开,下期《生命密码》,小编为您揭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