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阁廊下立屏风 竹林山涧唱莺声
湍流拍岸听不见 只缘画外已然冬
诗佛王维,字摩诘,一看就知道是《维摩诘经》的粉丝。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更是深受《维摩诘经》的影响。
该经文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同时鸠摩罗什大师也译出了《金刚经》、《法华经》和《阿弥陀经》等大经。
抛开经文内容单就文学功底而言,《维摩诘经》也影响中国深远。
维摩诘居士实际已经成佛,但是经文却是从释迦摩尼佛命其座下弟子前去探病开始,这就是问题了。
佛会生病吗?
很多人烧香拜佛不都在祈求不生病吗?现在连成佛者都生病,那拜佛的出发点是不是错了?或者说能保佑自己的究竟是谁?
佛也生病就是说佛也要面对无常,是不昧因果的,而在面对无常时的处理方式却常常被诟病,人们各执一词。
穷诸玄辩,如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王维所面对的无常就是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后,他受了伪职,被认为是污点,但王维参禅必然懂得《维摩诘经》的四句偈:
觉知众魔事,而示随其行。
以善方便智,随意皆能现。
正所谓“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只有保全了自己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刘备投曹操,依附刘表都是权宜之计,二人都知道刘备胸怀大志谁又能小瞧了他?关羽也曾曲身曹操,但自己表现却让曹操更加敬佩。
觉知魔事自随他,御魔反堕魔境刹。
示随其行奈若何,譬若云长投曹家。
另一位唐代大诗人,同样好禅的白居易却发现了一体两面的另一面,所谓“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好人可以委屈自己,坏人同样可以装好人。所以,万不可轻易对人下定论,尤其越有深度的人越难辨。
《维摩诘经》中,大魔王波旬化作天女连持世菩萨都被骗了,正所谓“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圣解”就是慢心,慢心一起则“所即妄立,生汝妄能”。
而白居易的另一首禅诗: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禅宗被誉为佛门的道家,这第一句讲的就是《金刚经》这部破相宝典,经文中“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好像把整首诗框起来一样,“即见如来”便呼应了最后一句,中间六句就像是做功夫实证的过程。
“梦境”和“鱼”的典故出自《庄子》,而“空花”是佛经中常用的手法,是为有眼醫而看到天空中出现了花的寓意,进而隐喻没有所执便不会患得患失,进退失衡。
最后一句中的“不禅不动”像不像《心经》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不生不灭”便不会生“断见”,“不垢不净”便不会生“分别见”,“不增不减”便不会生“偏见”。
那这“不禅不动”又是什么呢?
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好的坏的就如庄子的梦境一般,演完都是过眼云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