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书是‘全脑教养法’,很喜欢其中育儿新视角.边看边记录其中的思想精要,随记自我育儿体验.
生了娃就是妈,这是一种本能,是生存与延续的基本要义.生娃,是做妈妈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养娃,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则是需要持续的学习和更新妈妈自我的认知,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和学习任何新学科知识一样,育儿的路上需要妈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去消化育儿知识,同时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应该如何培养孩子.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充满爱意的时刻和困难难熬的时刻都是作为妈妈必须要面对的,而这些零散的生存时刻,如果妈妈整合引导得当,都可以转化成珍贵的成长时刻.
有接触到一个‘养育’的视角,是这样的:作为父母,保护孩子不受任何伤害是我们的天职,但其实根本做不到.他们会摔倒,会生气,会受到惊吓,会悲伤,会愤怒,这些艰难的经历会促使他们成长并认识这个世界.与其极力庇护他们免遭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伤害和挫折,不如帮他们把这些体验整合进对世界的理解之中,并能有所收获.孩子如何理解他们年轻的生命,不仅取决于发生的事情,还取决于父母对这些事情的反应.
这样的育儿视角的确拓展了我自己的认知,也让我发现了自己思考边界的局限.是的,整合,唯有整合才能将那些散乱的片段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形成我们自己的思维网.作为父母,当我们自己变得明智,情感健康的时候,孩子也会从中受益.
整合和培育你自己的大脑,是你能给予孩子的最满含爱意和最慷慨的礼物.
全脑教养12法,是这一思想的精要,值得为人父母者去细细咀嚼,思考,吸收,消化和应用.
聆听与关注:当孩子难过时,首先要进行情感联结.一旦孩子能控制和接纳情绪了,再进一步教育和规范.
2.经历分享:当孩子无法控制激烈的情绪时,帮助他述说让他难过的事情,让他理清自己的经历,更有掌控感.
3.动脑莫动气:在应激状态下,不要随便说:我说了算.英爱问问题,用商量代替选择和谈判.
4.游戏中学习:提供大量锻炼上层大脑的机会.玩:‘你会怎么做’的游戏,避免替孩子做复杂的决定.
5.运动身体,可以重获平衡.
6.思维遥控器:当孩子不愿意重述某段痛苦的经历时,教他运用内心的遥控器,在重述时暂停,重放,或快进,从而让他掌控重述进程.
7.提问和鼓励:帮助孩子留下更多的回忆,让他们练习回顾重要事件,在车上,餐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
8.浮云原理:提醒孩子,感受像浮云一样来了还会走,他们时暂时的状态,而非长久的特质.
9.情绪调色板:帮助孩子关注内在的感觉,意象,感受和念头.
10.第七感:让孩子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按着自己的意愿分配注意力.
11.亲子互动:在家庭中制造欢声笑语,这样孩子将与最亲近的人享有积极,满意的人际体验.
12:共情力:把冲突看作机会,而非需要避免的障碍利用冲突教孩子一些必需的人际技巧,比如从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读懂非语言信息,修复关系等.
有时候,觉得育儿之路就像是登山的历程,孩子越来越大需要的精神心理方面的引导越来越多,而越往上爬父母能提供的认知和引导越来越有限,父母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便越来越多.如果想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发展之路.
本文最初发布于公众号:亲子共读一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