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静心而论2072):
进入孩子的秘密基地
这里所说的“秘密基地”,是指内心深处的机密,不方便让别人知道的心思;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 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基地”,孩子也是如此;特别是青少年孩子,他那个装载故事的秘密基地,绝对不允许一般人靠近,除非你取得他的信任,你找到打开他心门的钥匙,破解他的秘密基地密码,你才有资格进入孩子的秘密基地“参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3328/5b6baf724cf23f6b.jpeg)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对话语言模式,我们要用心去找到他擅长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比如口述、绘画、舞动,还有网络上虚拟游戏中的语言和角色扮演等等,给孩子营造一个宽容、相信的对话氛围,让他自己把他的独特故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要对孩子的这些表达方式报以理解、接纳、欣赏、尊重、开放的态度,让他能敞开心扉的讲出来他的心声;我们以难得之心,放下我们认为应该的,去了解孩子的世界里何亦如此,他的世界里是怎么样的?他在乎什么?他看重什么?他喜欢什么?他希望怎么做来达到他期望的结果?
我们要从听到孩子讲述他的故事中,找到他的许多优势、资源、特长、正向,而不是只盯住问题不放;关注孩子的问题,最容易给孩子贴上标签;孩子一旦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以后,就很难被撕掉,就看不到孩子正向面的支线故事,不相信孩子,认为自己很懂,往往以专家的姿态对待孩子,殊不知这样做会被孩子推的离孩子的秘密基地越来越远的位置。
我们要想进入孩子的秘密基地,就要找到那把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打开那扇紧紧关闭的大门?这就需要父母有一定的智慧,对孩子的话要好好的听,听懂他的意思,关注他的正向,相信孩子,多看他做到的部分,跟他探讨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些妥当,以后对他有哪些帮助?
如果没有带着对孩子的尊重,给予他们接纳及欣赏,就很容易给孩子贴上问题的标签,如用“注意力不集中”、“表达障碍”、“冲动性太高”、“不切实际”等等来形容孩子,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矫正与修复,这样一来,就很难打开与孩子对话的空间,更不用说走近孩子的心门了。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找到与孩子对话的频率与通道,以开阔的心胸和独特的眼光,在不预设立场的态度下,去观察孩子眼前怎样与世界互动的现状,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开始跟我们说他的事情;这个好比去电影院观赏3D电影那样,如果没有带上3 D眼镜,就无法理解3D电影世界的视野与精彩。
要撕开对孩子贴上的标签,或者找到他标签背后的例外,会发现孩子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那样不好的状况,他有时只是偶尔出现而已;因为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是很丰富的,不是说他只有问题的存在,他还有许多正向面; 这些正向面要让孩子自己看到,他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不错的地方,他就会淡化别人对他提的标签的含义,接下来他的言语行为等各父母就会发生变化。
当孩子出现变化的这样一个氛围下,我们就对接近他的秘密基地更近了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去挖掘孩子的例外,找到他独特的钥匙,用我们成年人的视角去,去真正的打开孩子的心门,这一点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打孩子的心门,才能进入孩子的秘密基地,才能对孩子的世界了解。
所以说要想真正的帮助到孩子,不要认为他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要蹲下来陪着他做一朵蘑菇,不管他说出什么,即使是不可思议的话,我们都试着去理解他,不要嘲笑他,对他不指导、不建议、不评判,不要就一上来就说出自己的意思,要以孩子为主,听懂孩子的生命故事,陪伴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走进孩子的秘密基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