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国学经典
《素问•上古天真论》(12)

《素问•上古天真论》(12)

作者: 快乐大拙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06:50 被阅读0次

    第五段原文(2):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就是在中古有达到“至人”这个境界的人。

    淳德全道”。这个“淳德全道”就涉及到常说的“道德”,道是天地的变化,自然变化规律。德是人的德行、行为。这个道和德呢,如果能做到的人就是符合于或说接近于这个道的变化,这是道家追求最高的境界。

    所谓淳德,就是尽可能地、不失真地去掌握天地变化的规律,这叫“淳”。所谓“全”,就是尽可能地全面地去掌握,让自己的所有的思想行为都符合天地的变化。这就是至人能够做到的境界。他不是去提挈天地,不是影响天地的变化,而是尽量随着天地变化去做。

    “和于阴阳”?“和于阴阳”与“把握阴阳”不同。关键是一个“和”字,和的前提是不同,即和而不同。所以古人有句话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非要求别人想的做的跟自己一样,这叫同,同化别人;允许别人跟自己不一样,但仍相处得非常融洽,非常和谐,这叫和。就好像炒菜,本来放点葱姜炝锅了,葱姜是辛辣的,然后去炒一盘辣椒,这叫同。它们的性质、它们的味道是一样的,都辛辣,这叫同,这不叫和;当要炒一盘辛辣的东西的时候放点醋,这叫不同。但是很好吃,比如酸辣汤。酸的收敛制约了辛辣的那个发散,辛辣的发散,又平和了这个酸的收敛。所以这样做出来的饭叫和,觉得它好吃。

    这就像人们调侃的北京人与上海人的不同,你去上海一段时间,你会变成上海人,你在北京几十年,你还是你自己这个人,不是一北京人。

    夫妻拌嘴吵架也一样,丈夫发火了,老婆忍让一下,这叫什么?和。丈夫发火,我火比你还大,不和。

    常见的阴阳图,它绝对不是黑白平分天下,左一边右一边,阴大的时候,阳小;阳大的时候,阴小。它表面看来不平,不是一人一半,但它绝对是个和。

    我们经常说和谐社会。就是允许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观念,但是不妨碍和平共处,这叫和。和是允许不同。谐是同,共振,共鸣,一个频率,一个声段。所以这个“和于阴阳”,值得我们我们去深入地研究。

    生活当中和于阴阳。冬天保保暖,夏天稍微平衡一点儿凉,也别太凉。这也叫和。冬天跑出去冰冻去,夏天在火炉边儿再热上加热,对不起,那叫同,那不叫和。

    和的前提是不一样,我们讲五行,五行有一个相生相克,它们处在一个系统里,非常好。你非要把五行所有的颜色全变成一个,让所有的脏腑功能都变成一个,这人死了。

    “调于四时”。什么叫调于四时? 四时,四季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来了,你该怎么做?你该吃什么?你该穿什么?你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这是至人的生活,一定要顺应四季的变化去做。

    关于文明的诞生,在两极,南极北极,没有什么太多的生物,谈不上文明。赤道太炎热,也没有太好的文明。只有北纬40°这个温带,不凉不热、四季分明的这个地方,诞生了很多伟大的文明,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希腊、还有我们中国,都是在这个四季分明的地方,这里物产丰富,养育出来的人,也是地杰人灵。

    去世离俗”, 就是这些人是不屑于跟一般凡夫俗子搅和在一块儿,他们一般是离开这种喧嚣的红尘,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呼吸精气过着一个基本上属于隐居的生活。

    “积精全神”。 积是积累的“积”,把自己的先天的那个物质基础——精,好好地储存好,这样那个气才会足,气足了以后,心神才会得到保全,得以安全,做到敦敏的敏。所谓积精全神者,两个字,敦敏。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离中虚,坎中满。

    “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这句话是至人最让人心向往之的一个状态。

    什么叫积精全神呢?有个比喻,在金融危机之前,巴菲特把所有的股票卖了,他的股票里面的很多现金流。当时很多人就批评他说你把这个钱存在银行里面没什么利息,那不是很浪费吗?后来发现那一些没有把钱变成现金去买股票的全部亏了,在那个时候你不亏、人家亏你就已经在赚。这个就叫积精全神。

    游行于天地之间”,很多人会说你没有飞机你怎么游?你没有千里眼、顺风耳你怎么听?视听于八达之外。作为一个健康的人,达到这种状态以后,就可以出神入化的。肉身还在这儿,但是你的那种感官和知觉会变得非常地敏锐。心神是相通的。甚至没有眼神,甚至离得很远,经常说母子连心,那是一种感应。人的那种神明,就是气,它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就是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此盖益,盖是原因。就是说这些人,因为他积精全神,所以也能够活得很长。而且呢由于他的精气足,以至于他的神明非常敏锐,他能够有那种视听八达之外、游行天地之间的这种能力。这就是先有物质基础,再有功能,最后达到一种神明的境界。

    亦归于真人。这些人也归属于真人。


    这一段说的是至人的境界。说的是:中古时代,有被称为“至人”的人,他们具有淳朴完美的道德,能全面掌握养生之道,符合天地阴阳的变化。顺应四时的变迁,远离世俗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保全精神,悠游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听直达八方之外。这就是能够延长寿命,强身健体的人,这种人也可列入“真人”的行列。

    “至人”的四个特征:

    1、道德淳朴,合乎天地阴阳。

    2、适应气候宜人变迁。

    3、避离世俗,悠游于天地间。

    4、见闻能及八方荒远之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素问•上古天真论》(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rj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