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点评《地摊江湖》
作者:昌平老刘
最近地摊火了!
媒体里,都在推出相关内容,全民注目这种经营的模式;现实里,人们享受着地摊带来的便利,又忧虑着它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压力。地摊能走多远?
《地摊江湖》是地摊人眼里的江湖,也是江湖人身边的地摊。
作者选择的角度和文中包含的人生智慧,读后都不禁拍手叫好!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是一点没错。摆地摊的地方人流如织,更是一个庞大的江湖,我把它叫做地摊江湖。"
"地摊里面,有那么几种江湖味道比较浓的,比如卦摊,棋摊,我就叫它们江湖地摊。”
文章题目和开篇就散发出腾腾热气,用“江湖”二字点明地摊的包罗万象性,又抓住读者的好奇心。
既为江湖,必有其门道。且来看文章:
“摆象棋残局的……”
“我跟大叔请教最后为什么那么做,他说,给别人留活路,自己才有路走。一来不用担心小伙子恼羞成怒,采取极端措施。二来,以后要是再见面,他还会输钱给我。”
“集市上有一个卦摊……”
“所以我不管他是谁,只要让我算,我一概说好,同时鼓励他认真去生活,照着他自己期望的目标努力,没想到效果还挺好。”
文里对"象棋残局"和"卦摊",使用大幅的近景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可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具体写法上,先描述人们对两种摊点的普遍印象,又采用了亲身的“潜伏”; 用实证来告诉我们,这些摊点究竟为什么能够存活下来?也有江湖上的"盗亦有道"吗?
所有答案都在这篇文章里,需要细细品味。
如作者所说:“因为这两个摊主,他们的言行,已经超出了普通棋摊卦摊的意义,给我们提供了很有意思的生活哲理呢。”
刘老师的故事,人物鲜活,语言朴实,情节合理,圆润流畅; 特别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 让读者易于接受并引发深思。
二
《乡野爱情》的点评
作者:一笑东方
读这篇文章,像走进古村,看了一段真实的生活。
文章写得有滋有味,有特点:
第一、用人们日常讲故事的方式做转折,说明婚俗的同时,把故事人物揉进去,很老道。
如:在说明“父母之命”就是“儿女的婚事都是老人决定”后,只用了一句“这个红尘中的事儿最难讲喽!”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玉华"。
第二、对人物的描写,情节的设计、使用的对话和形体动作等,看似不经意,实则处处用心。
如:用“几个小孩子爬到他家的杏树上偷杏子”这一情节,体现玉华的善良,对"杏"的态度,是他不太看重"物"的表现。
用“喜欢劳作,而且会做菜,会唱凤城大鼓词,时不时在田里劳作的时候会来上一段”,都表明玉华的勤快,开朗和豁达的性格。
用“爹娘这样说,玉华紧张地把一双有力的大手在胸前搓来搓去,不知该说些什么”。这是玉华的羞涩和淳朴。
正是有了这些必要的铺垫,之后玉华对婚姻的选择,情节才更加合理。
同样,在“媒妁之言”里,用了“这秀芹,身材有一米七,又白又胖,” “一双大眼睛,笑起来还有一颗虎牙” “秀芹却给父母提出了一个要求”等等,都在表达着,秀芹是个得父母宠爱,生活舒心,漂亮开朗有主见的姑娘。
也为她的偷看、拒婚和转变等情节,埋下伏笔。
第三、情节设置巧妙,方言风俗很接地气。
如: 秀芹比玉华大三岁,是当地小女婿的风俗,也合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
而洞房之夜“恶作剧”这个情节,蛮符合十三岁男孩和十六岁少女的身份,合情合理。
结尾处人们的笑声,是让读者相信:虽是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但属于玉华和秀芹的乡野爱情来了,他们的婚姻定会和谐美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