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胚胎孕育到出生成长,孩子大脑的发展会重演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从低级爬行动物的本能脑逐渐发展为高级哺乳动物的思考脑。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些行为问题是大脑发展必须经历的;而有些行为问题,则是大脑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结果。
孩子的一切行为模式——遵守纪律、制定决策、培养自我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人际关系等,都取决于其大脑的发展方式。
作为父母,你是否思考过:“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父母的答案可能跟我一样,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有好的人际关系、事业有所成,过着有目标有意义的生活的人。
但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需要具备什么品质,这些品质又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大脑?我们是否愿意花时间,给孩子提供丰富的体验,来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品质呢?
一、大脑的塑造
大脑会根据孩子的经历和感受来发展。也就是说孩子经历的一切都在塑造着大脑。这意味着养育方式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
大脑的发展除了健康的食物和充足的睡眠外,更需要各种丰富体验的刺激。
大脑发展的程度,直接决定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会做些什么。
如果孩子学习能力便弱或者调皮捣蛋,注意力不集中,父母要从培养孩子的大脑入手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说教。
依据孩子大脑的成长过程,所有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挑战是一样的。
但因为父母引导孩子的方式不同,有些孩子的大脑在成长过程中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有些孩子的大脑则发展缓慢。
孩子成长所经历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父母帮助孩子塑造大脑,发展大脑的机会。
二、帮助孩子整合大脑
大脑有很多不同的区域组成。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但只有当大脑的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时,大脑的工作状态才是最好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左脑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体验情感和非语言信息;爬行动物脑(下层脑)负责本能行为和生死抉择,哺乳动物脑(上层脑)负责人际关系;海马体负责记忆;前额叶皮质负责伦理以及道德决定……
整合就是让大脑各个部分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能协同运作,良好运转。
孩子的大脑没有整合的时候其表现是非常明显的:情绪让他们不堪重负、困惑、混乱、暴躁不安、不能处理手头的情况、崩溃甚至攻击他人,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过这些经历,原因就是孩子的大脑缺乏整合,也称作分裂。
三、大脑的重新布线
大脑是非常柔软的,可塑性很强。体验可以重新塑造大脑。
当我们体验一种新的行事方式时,大脑神经元就会放电。神经元持续的放电会形成新的神经回路,而这些不同的神经回路就会形成一个人特有的心里模式。
整合是大脑布线与重新布线的过程。
整合就是帮助孩子改掉不好的思维模式,重新拓展好的思维模式。
四、让大脑慢慢发育
试想一下我们童年有没有做过很多不靠谱儿的事情?如果现在让你再做,你会不会觉得滑稽可笑?
大脑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大脑没有整合好的现象,我们只能说“时候未到”。一个学龄前的儿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拥有10岁孩子的大脑。大脑在25岁左右才会逐渐发育成熟。
虽然大脑的成熟度受基因的影响,但大脑的整合程度可以通过一天天的养育方式来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可以影响孩子的大脑走向整合的程度。
首先,父母可以寻找机会锻炼孩子大脑发育所需的不同要素。
其次,父母可以促成孩子大脑的整合,这样孩子大脑的不同部分就会联结得更加紧密,以有力的方式携手并进。
只有整合的大脑,才能让我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未经整合的大脑,容易出现刻板或者混乱。刻板时,我们会强行控制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儿;而混乱时,则会出现情绪失控或者困惑、焦虑的情况。
只有充分整合协调的大脑,才能让我们保持处在幸福之河的中央,保持心理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