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幼小时,依靠父母,稍微长大点,有了自己的意识、主见,便想方设法急着挣脱家长地束缚,验证自己的想法观点,即便知道家长的意见是对的,也想尝试着走自己认定的路,直到头破血流也不认输,依然倔犟前行,标准少年特性。
孩子十四岁,在上初中这近两年里,以肉眼可见速度见证她的成长,包括身高体重生理和思想上的变化都很大。
小学上课跑神的习惯,延续带到初中,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孩子自己总结是小时候给她看绘本看多了,想象力太丰富,思想光抛锚,自己管不住,课堂上老师随便一句话,都能发散思维,收不回来。
读书多原本是好事,到她这儿却变成了坏事。为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从八岁开始给她办理绘本年卡,一年借阅一百本绘本书籍,前四年看的最多,有四百本书籍,六年级参加小升初考试,功课忙,看的就少了许多。
初中功课更多,加上孩子自己热爱绘画,占用不少时间,阅读连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才勉强达标。在阅读的这些年里,孩子喜欢看推理小说,自己也在尝试创作一些故事、小说,也算是有了写作兴趣。
写作对有多年阅读经营的孩子来说,不是很难,唯一就是不够精细,错字连篇,不爱修改文章,创意有余,努力不足。
对自己始终不够理想的成绩,她自己说法归因――懒!懒得去下劲儿学,懒得行动、懒得做练习题。
什么道理你只要开口,她都会说,我都知道,就是懒得去做。家长在旁边急得是团团转,孩子自己不着急,那也是无计可施。
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学校不捣乱,品行端正,就是课堂思想抛锚,不能集中在学习上。老师家长干着急,使不上劲,老师施计警告“不努力要建议转学”,学生解读老师吓唬人,是想让她好好学习。看!啥都明白吧!
学生就应该在最需要努力的时候学习,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你真的好,真的优秀,就会像星星一样,吸引着周围人的眼睛。
如果你把该做的事情做到,并且做的很好。让自己值得,配得上更好,未来就会吸引到很多,好的人脉资源。
在正确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不要本末倒置。内在能力有了,外来人脉资源会找上门。
学生就该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让过多娱乐游戏占用你的空间。对于那些已经游戏上瘾的孩子,家长更要多花心思陪伴孩子。
我觉得育人育己,陪伴是最好的养育,孩子打游戏上瘾,造成这样的结果,是缺少了家长、朋友亲情陪伴,有真人陪着互动游戏,谁还会去虚拟世界里寻找那些被动的游戏。
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创造一个学习环境,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得先成为那样的人。首先自己不沉迷于网游、电视剧等这些虚拟世界里,在现实中拥有各种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
家长可以尝试做以下事情:
1.给自己和孩子培养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每周或每日定时参加活动训练。我和朋友一起给孩子报了羽毛球班,和孩子一起参加训练,正确的运动习惯终身受益,锻炼身体同时,还得到高质量的陪伴,和孩子结成一起运动的战友情谊。
2.陪孩子一起做手工。我给孩子买了“得到”的《家庭实验室》,孩子就动手做起来,遇到问题自己会想各种办法解决。为完成手工实验,一点也不怕麻烦,那耐心不是一般的好。
一件完整作品――“皮影戏”完工。整个过程有绘画,剪纸,粘贴;表演节目需要自编自导自演。手工制作锻炼:孩子的绘画、手眼协调能力;写作、编导能力;表演、声音的模仿能力。
孩子演的是《小猪佩奇》,走家串户去朋友、亲戚家给人表演,也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当众表演能力,真是一举多得,那成就感和自信心就更不用说杠杠的!更引发了孩子下一个的创作动力,自然是没有时间玩游戏了,因为自己主动创造出来的乐趣可比被动的去玩游戏,得到的快乐和意外惊喜多多了。
3.阅读。和孩子一起共同精读一段或一本好书,比如《穷查理宝典》开篇一段话“我是真的呼吁你们不要理会学科的法定界限。这个世界并不是按照跨学科的方法组织起来的,这个世界要求我们跳出学科的法定范围”。
根据上面同一段文字,仔细阅读后,和孩子进行交流讨论。我理解的是各种学科的书都要学习,阅读,不要过于偏科,知识储备要全面;孩子理解学习一门学科的知识要会举一反三,跳出学科运用这个知识,不止局限于本学科内的运用。
看来学习还是要交流,两个人学比一个人学效果好,群组讨论,有交流,有碰撞,有意外收获。
4.孩子还选择了绘画和书法课程每周一节,业余时间都会自己找乐子进行绘画创作,漫画配上自己的文字剧情,图文并茂,在小朋友中传阅。
5.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记录经历过的趣事,培养凡事观察,思考的习惯,还提高了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去学习一样自己喜欢的乐器,不一定要当音乐家,只是让孩子生活的有节奏感,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同时还练习了听力和乐感,闲暇时自己也可以唱一首歌,弹奏一段乐曲,也是很美的事。
7.每周选看一部推荐适合学生看的金典电影,和孩子一起观看,看完后和孩子一起写观后感,互相交流批注修改。
总之就是陪孩子多寻找一些有趣的事做,世界那么大,还可以去大自然中观察植物、动物的世界,写自己的观察日记,画一幅日出图什么的,也可拍照收集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只要家长有心引导,孩子都是可以改变的。在孩子的问题上疏导大于强制,让家长行动起来,给孩子一个美好时光!
我是尹雪玲,希望你喜欢今天的分享,期盼你的下次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