蝲蝲蛄,làlàgǔ,蝼蛄科昆虫,喜居泥土,昼伏夜出,以啃食农作物萌发的种子和嫩芽为生。书太长了没时间看完,忙里偷闲找了电影《沼泽深处的女孩》。
主人公基娅是住在湿地的女孩,因为父亲醉酒家暴,妈妈和哥哥姐姐们相继离开,只有这片湿地,没有抛弃她。在与父亲周旋中她学会了自保,一发现危险就躲进沼泽地深处。她对沼泽地的自然万物都保持着热爱,尤其喜爱收集鸟儿们落下的羽毛。
她一直一个人生活着,清早起来挖贻贝换食物,只有海鸥与其为伴。直到七岁那年迷路,小男孩泰特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十四岁那年,他们再次相遇,他经常带给她一些必需品。教会她认字,成为她的男友。后来泰特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承诺7月4日回来看她。基娅岸边等了一整晚他都没有出现。
带着对泰特的恨意和对摆脱孤独的渴望,她接受了纨绔子弟蔡斯的撩拨,她不知道已经订婚的他献出的种种殷勤和诺言只是为了求欢。等发现这个人渣还有暴力倾向时她决定摆脱他,因为从父亲身上她明白那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这时候大学毕业在小镇附近工作的泰特来找基娅,说他安排好了一切,说他的后悔和思念。怀恨在心的基娅拒绝了他,但留下了泰特给的出版社地址,他建议基娅把积攒的沼泽地特有物种的手稿寄给出版社换取生活费。
建筑商要购买基娅房子的地皮,但是想拿到钱她就得先拿出地契。积压已久的地契需要缴纳一笔不小的税费。她最终采取了泰特的建议。
手稿顺利出版,她在去出版社赴约期间利用潮汐的规律设计弄死了蔡司,不那样做的话她就会被他的丧心病狂给弄死。蔡司之死,她作为头号嫌疑犯被逮捕,在法庭上又因为善良法官的辩护和完美的不在场证据被无罪释放。
出狱后,基娅与挚爱泰特结了婚,有了孩子。最终白发苍苍老去,死在船上。 她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换来了与挚爱共渡一生。
泰特通过整理爱妻的遗物发现了法庭上消失的物证——蔡司脖子上一直戴着的,基娅送给他的淡水贝,真相被揭开。
她为什么不选择告诉泰特呢?因为以他的善良品性,必然不能心安理得享有这样的幸福。如果有些痛苦一个人能承受,就没有必要分成两半。
但是,有一种痛苦却伴随她的余生,“ 最终,在某个无人知晓的瞬间,心里的疼痛像水渗入沙子一般消退了。痛还在,只是埋藏在很深的地方。基娅把手放在呼吸着的潮湿泥土上。湿地成了她的妈妈。”
人生在世,灵魂和肉体都是极其脆弱的,遭受完各种各样的痛苦后才能入土为安。要想简简单单快快乐乐不留遗憾地走完这一生可真是不容易呢。我想,这样的幸运儿并不是被命运之神眷顾,只是他们能够大大方方地把痛举在头顶接受展览,把恨轻轻松松踩在脚下游历人间,然后抖落一身秋叶,从冬夜刑场归来,仍星河滚烫。
跟书相比,电影的质感略显粗糙。书中关于湿地自然风光和飞鸟的描写都细腻温柔美好,如同背着夕阳走入她生命的那个男孩,永远栖居在静谧幽深的心灵湿地。“我们,在蝲蛄吟唱的地方,相见吧。”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茫茫人海你乘着风浪避开漩涡勇敢登陆另一个,在上面种草种花,但是岛却不会因此消失。然而,无论离开还是留下,撒下的种子都已经落地生根,完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陪伴。
即使这一方岛屿被时间的洪流冲刷得只剩蚂蚁屁股般大小,也得腾出一块泥来种另一个自己,岁月才不至于荒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