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
化粪池警告当梗,把悲剧当闹剧:娱乐至死,毁掉的是我们的未来

化粪池警告当梗,把悲剧当闹剧:娱乐至死,毁掉的是我们的未来

作者: 精读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8-01 13:25 被阅读0次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345/10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484天

01

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人们亲眼见证了杭州杀妻案破案过程。

那个对着记者的询问和镜头,冷静讲着自己的妻子不知去向的许某某,就是伤害妻子并分尸的罪犯。

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不是电影和文学,它带给人的冲击是最无情与冷血的。

案情细节令人不寒而栗。

来女士的丈夫许某某由于家庭矛盾对妻子不满,于7月5日凌晨在家中趁来女士熟睡之际,将其杀害,分尸扔至化粪池中。

手段之残忍,即使真相大白,也不能让人感到释然与轻松。

但就是这么恶劣的犯罪事件,部分网友却玩起了梗,拿这件事编段子,开玩笑、抖机灵。

“不结婚,你可能在家里、酒吧里、KTV里;结了婚,你就可能在冰箱里、墙里、化粪池里……”

他们还拿杀人犯的脸,做了一张恶趣味的表情包。

“结婚吗?分尸那种?”

还有在某短视频APP上,一位女士跳舞、丈夫打扫卫生的视频,评论也离不开“化粪池”警告的梗:

很多男性,从这件事中学会了用“化粪池警告”威胁自己的另一半。

令人头大的是,也有女性自己玩梗,说什么“我一切都听老公的,不然怕老公两桶水把我解决了”,“别杀我就行”,自以为搞笑。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电商绞肉机搜索指数上升了。

还有人屁颠屁颠跑去骚扰客服:“来女士是被这个搅碎了吗?”

这么可怕的案件,却被人把信息提炼出来当笑话讲,甚至某些关键词已经成了威胁女性的梗。

这些玩梗、觉得可以拿这个开玩笑的人,完全乐在其中,仿佛置身于属于他们自己的狂欢世界里。

02

最近还有一段视频让人感觉到愤怒

一个声称自己是“男粉贼多的男生”的视频博主。

他的视频总是以“你想听真话吗,我带你认清现实”为噱头,讲述他个人对一些事情的观点。

比如他讲到家暴:

一天一个鼻青脸肿的女人来找医生,医生问她怎么了?她可怜巴巴地说,老公每次喝醉酒都家暴她。

医生给她开了一瓶漱口水,让她在她老公每次喝醉酒的时候,把漱口水呛到嘴里,直到她老公睡着了再吐出来。

一个月之后,女人欣喜若狂地来找医生,说:“你开的这个药太神奇了,这开的什么呀,老公真的再没揍过我。”

医生说我给你开的只是普通的纯净水,你需要的不是药,是闭嘴。

我知道打女人不好,但是有时候男人真的需要宁静和空间,无有边界的唠叨,真的会把一个人逼疯的,你一时口快,巧舌如簧,制造出一个你都无法控制的野兽,然后向全世界可怜巴巴地展示着你的伤疤,仿佛这头野兽天生野性难驯服。

最后他甩出一句“金句”:得饶人处且饶人,留点口德吧。

全程面目狰狞地讲述着完全不符合逻辑的说辞,自以为潇洒。

首先,家暴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人身伤害,殴打就是侵犯人身安全,和是不是夫妻并没有一丁点关系。

因为嫌对方啰嗦,就能动手打人?打人都是被逼的?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这就是偷换概念,给侵犯他人人身安全找理由。

这个博主还有很多令人迷惑的言论。

比如他看到一个穿着洛丽塔衣服的女生,结果多看几眼,发现“她眯眯眼大脸盘”,那个女生也注意到了他,对他“回眸一笑”,吓得他赶紧跑。

这令他想到另一天,他遇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生,发现女生看了几次他,对此,他非常自信地对朋友说:

玩得一手好双标,并且迷之自信。

但就是这样一个博主,在某短视频APP上有将近110万的粉丝,视频点赞量也都不低。

让人不禁害怕,刷着这些视频,认同这些歪理的人,真的有这么多啊?

03

曾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谈论社交平台的用户下沉。

里面提到,拿“化粪池”警告当梗玩的,是不会意识到自己有问题的

因为社交平台在用户下沉时,注重的只是如何扩大用户量,所以这些人喜欢什么,就越给他们推什么内容。

他们在突然接触浩瀚互联网世界后,并没有扩大视野,而是根据其自身所处环境,选择了更加狭隘的信息领域,通过同一群体的交流沟通,加深了其固有的浅陋之见以及偏激观点,最终形成群体极化现象。

所以这些人深陷信息茧房,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所谓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概念。

它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这意味着,我们只接受选择愉悦我们的事物,作茧自缚,越陷越深。

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个人思想偏狭,带来各种误会和偏见,甚至导致极端行为

信息茧房束缚住人们的原因,除了跟网络算法的推荐机制、内容产出者的“投其所好”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跟人们自身的惰性有关

因为获取信息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在信息过载的今天,更是如此。

04

两条建议,帮助你逃离信息茧房。

保持清醒,拒绝娱乐至死

布热津斯基提出著名的“奶头乐理论”,他觉得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会不用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

为了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他们的生活应该被大量的娱乐活动填满,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让他们更能接受自己的境遇。

换句话说就是在人们嘴中塞一个“奶嘴”,采取娱乐化、游戏化、机制化的低成本就能获得的娱乐,让他们沉浸在娱乐中无法自拔,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能力。

在人们被电视、电脑、手机等立体包围的今天,更是进入了全民不思考,全民皆娱乐的时代。

我们不再思考,而思考正是人们的灵魂所在

因此,在这之中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不被说得天花乱坠的言论所迷惑,懂得独立思考,清楚自己真正需要做的。

开拓眼界,专注自我成长

不难发现,要突围信息茧房,我们就必须广泛涉猎兴趣点之外的事情,尽可能全面、完整地了解这个世界。

万维钢在《智识分子》里说:我们活着,没有必要各个都成为学霸,但是要有对知识的渴求欲。

也正如老话说的,只有我们知道得越多,才越会明白自己知道得还很少。

了解的知识更多了,我们才会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两极管,才会懂得用更多视角看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化粪池警告当梗,把悲剧当闹剧:娱乐至死,毁掉的是我们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ey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