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喜欢追求一些得不到的东西,总觉得离自己远的东西有种莫名的吸引力,就像陈奕迅在《红玫瑰》里唱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但却忽略了我们所拥有的,如果你秉承着“我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的观点,生活会另有一番美妙在其中!
前几日,我们院新开了个学会(大概是和外界合作的,具体的也不太清楚),是要对外开放并且收费的,有心理咨询,中医针灸推拿等等。里面的授课老师有大部分是自己本院的老师,少部分是外界的专业人员。它首先是在我们院里展开,并且本院的学生报名学习两个月是免费的。刚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报名的人数特别的多,多达近二百人,都抱有很高涨的热情,像是发现了新大陆般新奇,又像是小孩儿刚得到了一个新玩具一样兴奋。
上第一次课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并且热情高涨,而且还跟着老师积极的练习推拿手法。上完了这堂课,我突然发现,这些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大部分不都已经讲过了吗?为何他们像是接触新事物般求知欲与热情度那么高涨呢?而且,在上专业课的时候也没见他们对上课的热情度有那么高涨啊!而且下课铃声一响就趴下眯觉的也不在少数啊!后来,我似乎明白了,大概是每周要上的课已然没有了新鲜感,还增添了些许枯燥。相反,那些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而且收费还免费的东西自然就勾起了人的一种追求。而已拥有的东西却永远得不到善待!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高三那年,在临近高考的时候,校长按照历届的套路往往会邀上一届考上清北复交的学生或者河北衡水中学的学生亦或新东方名师等来给我们做报告,讲相关备考的技巧以及心态的调整。每逢那时,我们都会争先恐后的齐聚在报告厅,然后拿着笔和纸兴致勃勃的“取经”。有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散会后回到班级,恰好那堂课是语文,语文老师就问我们“他们讲的好不好,你们从中学会了什么?”,然后就是你一言我一言的讨论着,老师苦笑了一下,说“还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他们说的这些不就是我平时给你们老生常谈的内容啊,平时我一开口你们就不耐烦,油盐不进,真令我心寒啊!同样的道理换个人讲就新鲜了?看来校长的做法真是自有道理啊”
有时候发现人也真是奇怪,明明身边就有最好的,偏偏不懂得去珍惜;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得不到的,偏偏要挤破头皮去争去抢……
其实,纵观现在的旅游热也是如此。这里给旅游一个名词解释: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花掉自己的钱,让别人富起来。然后满身疲惫、口袋空空的再回到自己活腻了的地方,继续顽强的活下去。想想看,现在的很多人旅游都是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拍拍照,寻点新奇,证明一下我曾来过,很少有人只是单纯的为了旅行而旅游。汪国真也说过“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在我看来不然,我们总是忽略身边的,疯狂的追求的远方的,其实,只有你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处处都是风景。

此道理对事如此,对人亦如此。以一个男人为例,很多也都爱沾花惹草,难道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尤其是有家室的男人,家里面明明有个每天为你洗衣做饭并且还很贴心的正室,但他们却总习惯理所当然,慢慢的就淡化了这习以为常的好,也就不懂得珍惜眼前人,还时常在外面找情人。所以,这人呐!有时候也很难理解!

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所折射出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围城里外,而围城里面的人想进来,围城外面的人想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