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个月的写作训练营结束,翻翻作业,居然也积累了三万多字。有同学说,大家共享一下投稿网站,把这些文章消化了吧!
对这个提议我当然没有意见,但是看看自己的文章,却没有几篇拿得出手:每天疲于奔命、穷于应付的作业,质量能好到哪去?除了一两篇投给网站得以发表以外,其余的,姑且在电脑里寂寞的躺着吧。有同学和我私聊:写文,不就是为了发表吗?
自古文人写文,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以天下为己任,以拯救苍生为目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些人的代表,远的有屈原,孔子,孟子,荀子等等,近的有李大钊、毛泽东等人。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又有睿智深刻的思想。虽然有的生不逢时,终其一生未得一展抱负;有的风云际会,凤凰涅槃,有生之年得以大展宏图,但是,他们的思想都同样通过文字得以保留和流传。他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发表不发表只是这个大目标下的小手段。这些人,我辈只能高山仰止,膜拜而已。
二、再现生活,思考人生,通过文字记录历史,反映社会。他们既是记录者,也是思考者。自古以来,这样的作者数不胜数,优秀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甚至是禁书金瓶梅,莫不是古代文学里这些作品的优秀代表。解放后,十七年文学时期,虽然政治大于艺术,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其中存在艺术性与政治性并存的佳作。这些书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或者某个政党的思想,出版,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以出版为目的的,是以张爱玲为代表的这一班靠文字为生的人。二十几岁的张爱玲在抗战时期的孤岛上海,一书成名天下知。名利双收的张爱玲那声颇有点小女子矫情的吁叹:出名要趁早呀!至今还在多少文艺青年的心头回响。可惜,那个年代不会复制,张爱玲的绝世才华,更不能复制。也正是因为张爱玲的绝代风华,让人们对她没有“以文博名,以文牟利”的诟病。哈,李白当年“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谀词,今天不也是千古绝唱么!西施捧心,惹人怜爱,东施效颦,就会被嘲笑千年了。
终于说到我等东施了。现在,喜欢码字的人极多,而真正有才气有底蕴的人又太少。这些人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安静写字,自娱自乐,在自己的空间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第二种,虽不是美女,但并不想被剥夺薄施粉黛、淡扫蛾眉的权利。万一哪个编辑眼瞎不小心就发表了呢?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幸福,不亚于丑女被心仪已久的男神表白了啊!
自古文人相轻。冰心暗讽林徽因的小说《太太的客厅》连载的时候,林徽因送给她一瓶老陈醋反击,从此二人交恶。林徽因我说不上有多喜欢,冰心也说不上有多讨厌。但是就这件事情,我支持林徽因。别人的生活方式,你可以不赞同,但是没权力指手画脚。
大文人尚且如此,小文人更不必说。
自己的文发不发,看水平,也看心情。自娱自乐的不必以清高自诩,嘲笑寻求发表的作者追名逐利;发表了作品的作者也不必以那些没几个人认真阅读的豆腐块沾沾自喜。
如此,甚好。
你的文章发表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