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不接地气”的读书人

“不接地气”的读书人

作者: a0bbc334d600 | 来源:发表于2017-10-17 08:22 被阅读101次

    1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是读书人的自嘲。

    “整天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

    这是实干家的讽刺。

    不知从何时开始,读书人竟给世人留下了迂腐穷酸、不谙世事、不通人情的刻板印象,成为了坊间闾里人尽嗤哂的“榆木疙瘩”。对此,读书人多也不加辩驳,或默然而应,或诗以自嘲,话里话外,无非“然也然也”。

    当然,不排除有人在读万卷书之余,也兼行万里路,深入一线,见多识广,纵横捭阖,人情练达。但这样的人多耻以“读书人”自居,不惟如此,他们更会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嘲笑读书人的行列,不失时机地给读书人贴上“不接地气”的标签。

    ——好一个“不接地气”,四个字道尽了读书人的前世今生。

    2

    话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喜欢观察星星。一个夜晚,他边走路边看星星,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幸好一个路人将他救出。泰勒斯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第二天,果真下雨了。有人嘲笑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这应该可以算作典型的“不接地气”吧。而仰望星空,正是所有读书人的通病。尽管不是每一个仰望星空的读书人都像泰勒斯那样,具备预测天气的能力,但他们对星空的好奇,对未知的探索,却别无二致。

    专注于仰望星空的人难免会看不到地上的坑,难免会避之不及,一脚踩进坑里,引人嗤笑。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不是吗?

    一个只盯着脚下的人不会走远,一个只关心眼前的民族没有未来。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需要那些仰望星空的人,那些走路会掉进坑里的人,那些“不接地气”的读书人。

    需要他们跳出生活的苟且,踏上无人的小径,一路披荆斩棘,为世人寻来诗和远方;

    需要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思考世界应有的样貌,勾勒未来的蓝图,为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需要他们以道义为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即便被现实碰个头破血流,也要用自己的骨头铸成一个民族的脊梁。

    在思想上,读书人永远要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说他们曲高和寡也好,你说他们不接地气也罢,正是思想上的这段距离,让他们能够作为一个群体与普通人区分开来。

    语言是思想的体现,那些通过语言而轻率判定读书人“不接地气”,并加以嗤笑的人才是真正可笑的。没有了这点“不接地气”,读书人与引车卖浆之流、贩夫走卒之辈何异?

    3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假阶救火”的故事:

    赵国人成阳堪家房子着了火,让儿子成阳肭去奔水家借梯子。成阳肭是个读书人,他穿着整齐,慢条斯理地来到奔水家,见到主人,先三揖而拜,然后随主人缓步登堂,赴宴饮酒。推杯换盏之后,奔水问其来意,他这才说家里着火,想借梯子去救火。奔水直骂他迂腐,立即命人带上梯子去救火,到达时房子只剩下一片灰烬了。

    故事中的成阳肭具有读书人的典型特征:原则性强。只可惜这个特征在他身上体现地太过明显,导致他行事过于迂腐,甚至于分不清轻重缓急,太“不接地气”,被人骂了也是应该,家被烧了也是活该。

    如果要把成阳肭当作读书人的典型,那就委实冤枉读书人了,毕竟成阳肭那样的只是特例,大多数读书人尽管语带穷酸,行事还是很有分寸的。

    事实上,书读通透了,读书人对人情世故的拿捏,对社会规则(包括潜规则)的运用,都不会比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差。每念及此,我都会想到电视剧《琅琊榜》中的一段对白。

    靖王道:“人情中若没有真情,再多又有何用?我以为结交良臣手腕勿需太多,只要以诚相待,何愁他们对我没有好感?”

    梅长苏:“用人之道,本就不能一概而论,殿下有殿下的策略,我有我的方法,殿下品的是德,我量的是才。有时候以德为先,有时候以才为主,这就要看殿下把人用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了。殿下去看看院中的那个人吧,他叫童路,我与外界的一应对接都由他来负责,我对这个人可谓是信任至极,可是他的母亲却被我留在廊州,由江左盟照管。我对童路委以重任,用人不疑,这是我的诚心;把他的家人留在手里,以防万一,这就是我的手腕。”

    靖王一介武夫,却宅心仁厚,思维单纯,凡事仁义为先,仿佛宋襄公,尽显迂腐;梅长苏虽是书生,却洞察人情,权衡轻重,张弛有度,恩威并施,王佐之才,文而不弱。

    梅长苏虽是小说家笔下的角色,但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人物却并不仅见。张良、诸葛亮、陆逊、刘基……这名单可以列上长长的一串。

    读书人想要一展身手,有所作为,仅凭有高度的思想是不够的,他还必须熟悉社会运行的规则,并灵活运用,换句话说,行事要“接地气”。否则,纵使粉身碎骨,也于事无补。

    4

    行文至此,很多人可能要说,思想上要求读书人“不接地气”,行事上要求读书人“接地气”,这也太难为人了。

    诚然如此,对于读书人来说,做到思想上“不接地气”很简单,但要做到行事上“接地气”并不容易。所以大多数读书人,多多少少还是“不接地气”的一面占优。也因此,本文的题目说的也是“‘不接地气’的读书人”。

    这是读书人的可爱之处,同时也是他们的可怜之处。自古迄今,多少读书人因为不通世故,在社会上跋前疐后,动辄得咎,又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远的不说,前不久全网热议的那位被骗婚要挟,跳楼自杀的程序员,不正是一个典型吗?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一方净土,读书人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来,才能守护心中的那片“净土”;只有谙熟这个世界的法则,并依照行事,才有可能把心中的那片“净土”在现世中投射——哪怕这个世界的法则与你心中的“净土”相悖。

    古人云:“外圆内方”。善哉斯言!读书人当如是也!

    可是,如果一个读书人做不到这一点该怎么办呢?

    没有关系,做不到就做不到吧。我宁愿你退守心田,饮酒赋诗,放声高唱“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继续做那“不接地气”的读书人。

    可爱的读书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接地气”的读书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hk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