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泡了一杯金丝皇菊,只是这次,这金丝皇菊不是一整朵,好些花瓣脱落,漂在水杯里。我呢,喝水的时候,会将那些自动入口的菊花花瓣慢慢咬碎,品尝来自岁月的味道。
第八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正在如火如荼的直播当中。这次,我是极其认真的聆听分享,用纸和笔将那些入心的记录下来。这是我听网络课最认真的一次。
因为,我是这场会议的粉丝,铁的那种。因为,在这样的会议里,我看到了教育的理想样态。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2019年11月,在成都举办了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那次,我是一个蹭会者。也就只去了两个半天,但我被他们创造出来的词汇,营造出来的氛围,以及那些独具个性又前沿的嘉宾分享深深吸引。我才知道:教育,可以被一群教育人这样诗意又科学的玩,这是何等高级!
这次,疫情挡住所有人的面对面,但云上见面的方式,正如主办方所说:处变不惊的应对自如的能力,恰恰是我们都需要的能力。从线下转到线上,能去线下的人很少,但他们的现场氛围营造,我深深的陶醉其间。
他们一定有强大的设计师,将现场的布置的美感和舒适感,营造得美轮美奂。跟着镜头,我如临其境。致敬那些大先生们,他们每次都将他们请到了现场,让我们跨越历史的河流,和大先生对话,虽然大先生们只能静默,但有他们的陪伴,让这样的会议,让教育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感。
签到处,分区分享处,图书推荐区,主会场,都让人无比向往。我相信:每一年,我都有机会可以见证这样的会场,去投入,去聆听,去思考,去构建。
李斌说:今年的会议跨越很多校园,请大家自由入座。我想说:今年的会议跨越星辰大海,跨越千山万水,大家自由入座,观点也会落地。
李斌说:学校教学的第一性原理——教师第一,除此别无他途。
几年前,一位校长说在学校是学生第一。当时的我用仅有的教育经验反驳这种观点。当时还有同事劝我,说校长的意思什么什么。到了现在,我仍然认为在一所学校:教师第一。只有教师第一了,才有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是面对学生的第一人,如果教师的生态都是比较糟糕的,或者怨天尤人的,或者不求上进的,或者墨守成规的,那学生的成长也好不到哪里去。
还有一句话: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给予一定土壤后,自己长出来的。我深信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只有用环境诱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才能有成长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任何的强迫、考核、评价,都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人心的背离。
所以,作为管理者来说,需要去给老师们搭建更多的平台,创造更多对话的空间,让老师们自觉发生转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