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自己

作者: 画工师 | 来源:发表于2019-12-26 10:55 被阅读0次

    引述丰子恺: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的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 “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 “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我们的弘一大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故我对于弘一大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是当然,毫不足怪。

    感悟:

    跛脚道人、癞头和尚、铁拐李、《闻香识女人》里面的中校、荷马、《王的女人》里面的伶人。。。。。。。

    博尔赫斯眼盲后,说:我得救了。

    伟大的音乐家耳朵是聋的。

    人有眼有耳,心正常情况下都是向外驱驰的,真正与灵魂对话的时间少之又少,剥开自身的迷雾,需要静下心来,静极生慧,此言不假。

    批判外界环境或许是内省的开始,但真正返过身来看自己,属于自己的遮蔽其实更多。

    南怀瑾说,有的老人不会享清福,有的享清福活活享死了。这是能力与定力不足的一种表现,缺少心灵和精神的力量。

    初心与发心强调一万遍也不足为过,

    佛说,人的迷惑始自一念无明。

    耶稣说,人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今天才有了体悟这两句话的一个角度:因为人不知晓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也即不明了自己的初心,即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王阳明的“五溺”,是不是也可以看作联接、不断站高一线的过程?

    “五溺”的落脚点若是深深的灵魂需求,若是与自己不断对话的过程,那么,五相皆为一相,他一直都是王阳明。第六个饼吃饱了,不能说前面五个饼是弯路。

    蒋勋对他父亲说,不好也是一种好。

    结巴的傅佩荣性格内向,爱思考;患有“多动症”的大脚丫是个舞蹈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sk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