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系原创,文责自负。
读罢胡里奥·科塔萨尔的《南方高速》和莫言的《售棉大路》,不禁感叹,文学大家的作品确实都各有千秋,他们的作品也都拓上了各自专属的特色烙印。
先谈相同点。
一是小说故事都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都贴合本国国情。《南方高速》在篇首题记部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年份。而《售棉大路》讲述了上世纪棉农进棉花厂卖棉花而遭遇拥堵的故事。虽未写明故事发生的年份,但是棉花厂厂长出面调节矛盾,乡镇长也出动了,这是上世纪计划经济的一个特征。至于其他故事情节,对于八零后的乡村娃来说,这些故事情节特别真实,比如棉花不能被雨水浸湿,男子言语粗鄙随地大小便。
二是写作手法相当。两篇作品都注重细节描写,通过以小见大来窥见一斑,两者的写作手法相当,都浓墨重彩刻画了堵车路上的人和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们都从自己擅长的角度深入挖掘堵徒之中的人和事。只不过,胡里奥选择了南方的高速路。而莫言再现了卖棉花的短途路程。
三是都刻画了同一事件下的众生相。都选择了四个及以上的人物进行心理刻画。
四是两者的文字都洗炼流畅,将大家风范溢于言表。都通过洋洋洒洒的长段心理活动描述来推动故事发展。读者读起来,都能酣畅淋漓,如临其境。
五是都称颂了在困境中人与人团结协作守望相助的温馨画面。
再来看看不同点。
一是《南方高速》刻画的人物身份更多更复杂,且刻画了每一个人物的职业背景下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人都用职业代称。而《售棉大路》则刻画的单一群体——排队等待买棉花的棉农。女主有姓名,男主“车把式”则是用了一种“赞赏式”的称谓,侧面反映出了男子的与众不同,以此暗示后面的故事走向。
二是《南方高速》对驰骋在高速路上的车辆做了大量描写并且以品牌命名,便于读者联想画面以及角色区分。而《售棉大路》则只有骡马和驴牵引的板车。两两比较下来,法国早已实现了机械自动化,而六七十年代的我国乡村仍需要家养牲畜来驾车,现代化差距相当大。
三是《南方高速》提及了两个角色的死亡现场,场景描写以及角色言行举止都折射出法国文化的烙印。《售棉大路》无无此描写,更多了一些环境描写,每一处的环境渲染都恰如其分,让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一通遭遇这场拥堵。
四是《南方高速》中对话不多,以万能视角展开讲述。而《售棉大路》则用鲜明且接地气的对话,再现了乡村棉农们的鲜活形象,粗鄙的对话,简单直接的互动。但就男士如厕这一项,《南方高速》更显委婉含蓄,仅用了角色之间都懂的暗示一笔带过,而《售棉大路》则因某年轻男子随地 小便引发了男女们的言语冲突。两者将截然不同的东西方的民间生活表征传递到了读者面前。
五是结局部分也各具地域特色,西方文学多讲究开放式结局。《南方高速》中,经过几天的煎熬协作,道路疏通后,曾经共同作战的成员们自行离去,不再有交集。侧面反映了西方社会追求实用主义的特点。《售棉大路》的结尾,杜秋妹则收获了爱情。这也迎合了读者对故事圆满的期许,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国民对家和万事兴,圆满大结局的憧憬。
以上是两层简略分析,请多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