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我们在育儿路上踩过哪些坑?
第一种是专制型父母,最喜欢的育儿方式就是下达指令。
这种下达指令的方式好处是方便快捷,弊端是孩子感觉到沮丧并且失去内驱力,孩子还不敢表现出自己的沮丧,因为他们反正不会被听到,长此以往,孩子将会丧失感知力,觉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当着父母的面是顺从,背着父母的面是怨气,消极怠工,甚至蓄意破坏。
指令式的育儿另外一个弊端是父母的指令孩子老是记不住,因为人类大脑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是记不住的。科学研究表明人们通过体验的方式学习的效果最好。
觉察一下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孩子是不是下达指令太多,导致孩子丧失话语权和内驱力。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带儿子阅读,玩游戏,旅行,通过这些体验式的方式启发他,很少下达命令。从儿子上小学时开始,便没有时间做这些慢功夫了,也偏离了正确的育儿方式。
第二种方式是说教型父母,尤其是有知识背景的父母更加擅长于说教。反思我以前就是说教式育儿,每次说到后来很抓狂,明明道理说的很清楚,孩子就是不买账。为什么说教式育儿无效呢?
当我们居高临下地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孩子说教时,对孩子来说就是批评指责,他的内心是抗拒的,父母的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其次说教是单向沟通,孩子只能认错,但是孩子真的知道错了吗,下回会改吗?改变从觉察开始,孩子没有觉察所以不会改变。
那既然直接命令不行,说教也无效,那怎么科学育儿呢?有些父母开始学习改变,但是往往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新父母当中涌现出很多“民主型”父母。
“民主型”父母通常采用商量式的方式育儿,有的会走向讨好式育儿。什么事情都和孩子商量,不敢批评,做决定犹豫不决。譬如要不要生二胎也会和孩子商量,甚至父母离不离婚都要和孩子商量。
这种方式的弊端时,父母没有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这样的家庭往往培养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王。
还有一种就是放任型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这种父母放弃自己的育儿责任,把择权完全下放给孩子。当孩子表现差强人意时,父母就会把所有责任推到孩子身上,这样的父母本身就是没长大的孩子。
放任型父母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作为孩子的成年监护人,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导责任。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爱,就会迷茫受挫,最后自暴自弃。

那么怎么科学育儿呢?
新型的教练式父母。父母做孩子的教练,首先父母通过有效的提问和全身心的倾听,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觉察和责任感,发现自身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父母作为教练的应有的心态是相信孩子的潜力,专注于孩子的优势潜能而不是问题和缺点。父母在平常观察孩子言行时,不应该带有评判,不带评判的观察更加客观。
现在暑假来了,孩子在家,父母上班,怎么有效的帮助孩子利用暑假时间提升自己呢?
父母:宝贝你的暑假目标是什么?
孩子:我想运动,看书,玩。
父母:你想怎么运动呢?
孩子:我想打乒乓球,打篮球,跑步。
父母:打乒乓一周几次合适呢?打篮球一周几次?跑步每天多长时间呢?
孩子:和教练一周打两次乒乓;篮球一周三次、自己打;跑步每天一小时和妈妈一起。
父母:好的,那我记录下来,看书每天多长时间?
孩子:每天两个小时。
父母:看什么书呢?
孩子:中外名著,其他喜欢的书籍都可以
父母:那我们去书店购买一些吧,玩什么?和谁一起玩呢?
孩子:自己玩或和同学一起玩。
父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孩子。。。。。
通过有效的提问,和孩子一起制定暑假计划,做好孩子的高绩效教练,帮助孩子建立觉察和责任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