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夫雷什中学的师生是如何实施劳动教学的?
1.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孩子一跨进我们的校门,便会处在各种创造性劳动气氛之中,我们没有一个学生不在某个技术小组或农业小组里劳动。”
2.帕夫雷什中学在劳动教育的实践中,一条重要途径是要求“通过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程”。
在这份突出劳动教育的教学大纲中的特色主要是:
(1)系统性
其劳动教育必修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轻体力劳动到重体力劳动循序渐进的有系统的安排进行。
(2)技术性一一其劳动教育必修课的技术要求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的。它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是通过掌握劳动技术促进学生智能和创造性的发展;二是“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劳动和创新实践;三是为学生将来从事工农业生产打基础、做准备。
(3)多样性一一其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内容包括了工农业生产中广泛的领域,从小手工艺制作到大机器的操作和制造,从捡麦穗到开垦出大片试验田和果园,劳动课的种类十分繁多,创造的劳动成果形式多样。
3.同时,他们又认为按教学大纲进行的劳动课教学,只能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不能把它作为惟一的途径。他们的劳动创造小组就是对统一要求的劳动课教学的有效补充。
这些小组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才能和共同的目标指向组成的劳动创造小团体。
它的存在帕夫雷什学校,无论是道德还是知识最后都会落实在与孩子们同步增长的劳动教育中,“这些行为的道德意义在于,表现着对劳动的尊重,而通过劳动则又表现着对人这个创造者的品格的尊重。”
(1)分组方式一一类型多样。劳动创造小组的构成形式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劳动技术水平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劳动技能水平高、创造性强的高年级学生组成,主要从事技术性和创造性强的大型劳动项目;
另一类则是劳动技能和年龄交叉型的,如高-中年级结合组、中低年级结合组。这种设计有利于促进年龄小的学生在智力和劳动创造素养上迅速发展,也有利于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领导才能、辅导能力,以及不同年龄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2技术指导一一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作用。很多小组的指导工作是由八至十年级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教师重点辅导这些能够指导劳动创造小组的高年级学生,向他们推荐进行活动的某种程序,讲解怎样带领小组进行活动,怎样使知识、劳动和创造相结合等。
(3)活动内容一一融合了知识、技术与创造。
劳动创造小组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既注重劳动技术的训练,也注重把劳动与科学知识、科学实验、科学创造融为一体。例如,少年机械师小组从操作、拆卸和装配小型内燃发动机做起,继而发展到掌握各种常用发动机、摩托车、拖拉机等的操作、维修和装配,再到技术创新的设计和制造。少年育种家小组经过几年时间的冬小麦特性研究,培育出了相当于一般产量三倍的冬小麦。他们还培植了比一般品种含油量高的向日葵,块茎含糖量比一般品种多的甜菜。
这些特色反映了人类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的构想,即,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使他们“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4)这种构想和设计也是培养现代化农村建设人才必备素质的需要,同时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强调的农村教育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迫切要求。
4.作为必修课的劳动教育,其内容包括了工农业生产中广泛的领域,从小手工艺制作到大机器的操作和制造。从捡麦穗到开垦出大片试验田和果园,劳动课的种类十分繁多,创造的劳动成果形式多样。
5.少年机械师小组从操作、拆卸和装配小型内燃发动机做起,继而发展到掌握各种常用发动机、摩托车等的操作、维修和装配,再到技术创新的设计和制造。少年育种家小组经过几年时间的冬小麦特性研究,培育出了相当于一般产量三倍的冬小麦。
6.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帕夫雷什中学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劳动传统。比如:每个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上学后的第一个春天,要在家里为母亲、父亲、奶奶、爷爷各栽一棵果树,并且在日后由他照管。几年以后,树便开始结果。孩子们把第一批苹果和在同一个春天栽下的葡萄树所结的第一茬葡萄献给母亲、父亲、奶奶、爷爷吃。
7.这正对应了那句话,“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