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归向艺术
--读书心得
余秋雨说,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重心归向,有的归向于宗教,有的归向于征战,有的归向于科学,有的归向于政治,有的归向于自然,而中国文化,则归向于艺术。请你们注意孔子在《论语》中对于这个问题的两度概括。第一度概括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第二度概括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就是通过修身的方式获得人格享受。李泽厚先生把"游于艺""成于乐"说成是"人格的完成",我很赞同。
这段话颇有道理。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往往将文化和政治联系在一起,认为文化主要是政治的工具。本人首先亦以为文化和政治是相连的,不能截然脱离开。毛泽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党在延安时期就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创办抗大和鲁艺,而鲁艺是延安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这说明文化有其独特的艺术属性,也有其内在的政治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政治服务的。但是我也感到,中国文化在本质上确是更偏向艺术,大家知道,中国的唐诗、宋词在人民中的普及程度,在其他国家很难想象。李白、杜甫、苏东坡,一直是历代最流行的"公众人物"。李白曰:"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个饮者不是酒鬼,而是会饮酒的大文豪、大诗人;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作为艺术形式而源远流长,世代流传,政治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其千古词作传世,是他作为艺术家精彩的一面。文化归向于艺术更长青。真正的文化艺术作品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余秋雨进一步阐述,按照古代圣哲对于中国文化设计,"礼乐"二字,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传统。"乐"是艺术连"礼"也是艺术化、表演化、程式化的行为方式。因此,所谓"礼乐传统",也就是古代圣哲为中国社会构思的一种"美的宗教"。
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从古代就开始了。因此,我们要摆脱历史性的心理暗示,让精神价值、集体人格、礼乐传统等等重要命题一一从附庸的地位解放出来,独立行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