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倡白话
作者鲁迅首先开篇表明自己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认为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还说了两遍。
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决心让我想起了新文化运动时,他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充分证明了作者提倡白话的强烈愿望。
2.同情中国儿童读书
作者写道,我们小学生欢天喜地看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而别国的儿童却用书精美,觉得中国儿童可怜。
作者还回忆,童年时候只要读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禁止呵斥,甚至打手心。孩子们对有图画本子只能是渴望,只能读枯燥而死的人之初性本善。
作者还回忆了书塾以外自己可以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这里面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作者认为,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然而,作者认为阴间有比阳间更好的处所,无所谓绅士,也没有流言。作者对阴间做了颂扬。
3.读《二十四孝图》
作者回忆了自己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中,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
虽然这书薄薄的,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是我一个人所独有的,这使我高兴极了。可里面连不识字的阿长都知道的事迹,却让我在请人讲完了24个故事之后,对于“孝”认为如此之难,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作者认为孝顺无非是年幼无知时听话从命。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的吃饭。可现在看了《二十四孝图》之后,知道孝比这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作者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有子路负米,黄香扇枕,还有陆绩怀橘。但是“哭竹生笋”作者就认为,精诚未必能这样感动天地。还有卧冰求鲤,可能就会有性命之忧了。
最使作者不解,甚至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作者对老莱娱亲中的老莱诈跌仆地感到反感,认为小孩子都不愿诈做,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
还有郭巨埋儿,总让作者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并且自己不但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自己父亲去做孝子。当时家境正好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自己的父亲学了郭巨,那该埋的不正是自己吗?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作者认为,这些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教坏了后人,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