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人物
汉和帝故事(一)诛杀外戚

汉和帝故事(一)诛杀外戚

作者: 赤军 | 来源:发表于2014-05-13 10:11 被阅读366次

诛杀外戚

汉和帝刘肇继位的时候,年仅10岁,由其母窦太后临朝称制。如此年轻就登上皇帝宝座,在东汉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并非后无古人,因为从和帝朝开始,外戚和宦官就先后登上了政治舞台,轮替掌握国家实权,而按照他们的需求,皇帝年龄越小,当然就越方便控制,所以和帝以后的东汉诸帝,登基年龄一个比一个小,某些小得简直不成样子。

和帝在东汉朝的地位,仿佛元帝之在西汉朝的地位。被后世津津乐道的“昭宣中兴”也好,“明章之治”也罢,即便潜藏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表面上仍是一派升平景象,要到元帝与和帝时代,才开始明显地大幅度滑坡。虽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这两个皇帝本人的性格弱点,也无疑在其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窦氏兄弟在和帝朝初期,几乎完全掌控着朝政。当时名义上最尊贵的官职是太傅,窦宪看前太尉邓彪为人胆小怕事,名声倒很响亮,就推荐由邓彪出任太傅。此后窦宪想要做些什么,在外朝就指使邓彪率领百官上奏,在内朝就恳求窦太后盖章批准,诸事都得以畅行无阻。

然而窦宪并没能开心太长时间。章帝去世后不久,齐殇王之子、赐爵都乡侯的刘畅来到雒阳,和窦太后勾搭上了。窦宪唯恐权力被刘畅所夺,就派刺客暗杀了刘畅,并且嫁祸于刘畅之弟利侯刘刚。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窦太后知道真相后,大为恼怒,想要严惩窦宪。窦宪慌乱之下,请求领兵出征匈奴以将功赎罪。

永元元年(89)六月,南匈奴派来使者,恳请汉朝发兵攻打北匈奴。于是窦太后就派窦宪为车骑将军当主帅,以执金吾耿秉任其副将,征发北军和沿边诸郡士兵近万人,会合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的万余骑兵出朔方鸡鹿塞,同时南单于率万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率羌兵8千,与南匈奴左贤王安国万骑出稒阳塞,三路并进,征讨北匈奴。

双方主力在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展开大战,最终汉军取胜,斩首1万3千级,虏获牲畜百余万头,北单于兵败逃亡。战后,温犊须、日逐、温吾等81个匈奴部族投降汉朝,总计人口20余万。窦宪乘胜追击,一直杀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麓,还派班固写了一篇记功的文章,刻成石碑立在山上。

窦宪退兵前,命令司马吴汜、梁讽带着诏书和黄金、锦缎,前去追赶北单于,向他宣示汉朝的威德,说明如仍不肯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条。吴汜、梁讽经过之处,匈奴人纷纷前来归降,前后超过万余人。最后他们在西海边追上了北单于,北单于当场跪拜,接受诏书,派他的弟弟右温禺鞮王前往雒阳,商谈投降事宜。

窦宪立了大功,得意洋洋回到都城,永元二年(90)九月,窦太后下旨,拜他做大将军,位置在三公以上,太傅以下——原本大将军这个职务,官职是要略低于三公的,现在因为这位外戚的关系,反而高于三公了。当年十月,南匈奴再次发兵攻击北匈奴,捉获了北单于的妻妾、子女5人,斩首8000级,俘虏数千人。窦宪一看,北匈奴很快就要灭亡了,我还接受他的投降干嘛?于是上奏和帝,誓要将边患彻底扫灭。

永元三年(91)二月,窦贤派耿夔、任尚等将率兵出居延塞,大破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在今蒙古国阿尔泰山),北单于率残部向西方逃遁,从此不知所踪。此战汉军出塞5000余里,仍能大胜而还,是汉匈战争爆发以来所从未有过的,可以算是个奇迹。

窦宪平定北匈奴,威名大盛,从此窦氏兄弟更是专擅朝纲,连窦太后都无法制约他们了。和帝逐渐长大,看到朝廷大事都由舅舅们做主,心里非常不乐意,偶尔露出厌烦之色,被窦宪等人见到,就想要废黜和帝,另立一个年纪小、好控制的侄子当皇帝。和帝知道了舅舅们的图谋后,准备先下手为强,可是自己虽是皇帝,却势单力孤,找谁去商量好呢?他左思右想,最终想到了宦官、钩盾令郑众。

郑众字季产,为人机敏,很有心计。当时内则宦官,外则朝廷大臣,人人都阿谀奉承窦氏,只有郑众洁身自爱,不肯和他们同流合污。和帝因此密召郑众前来商议,定下了剥夺窦氏兵权的计划。

永元四年(92)六月,和帝突然驾临北宫,下诏让执金吾、五校尉等军官领兵严守南、北两宫,并且关闭雒阳城门,搜捕窦氏的党羽邓叠、邓磊、郭璜、郭举等人,全都即刻斩首,家属流放合浦(今广东合浦东北)。掌控住了禁卫军以后,和帝派人收取窦宪的大将军印信,改封他为冠军侯,要窦氏兄弟全都回去封地居住。窦宪、窦笃、窦景三兄弟回到封地后不久,就被勒令自杀,只有窦瓌因为素行还算良好,加上河南尹张酺上书为他求情,才暂时得免一死。

就这样,煊赫一起的窦氏家族,瞬间就覆灭了,当时和帝年仅14岁,可谓少有奇才。不过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汉和帝一生中大概也就做过这样一件大事和好事,他踢开窦太后和窦宪,亲自执政的政绩,只有比母亲和舅舅更为糟糕。

顺便提一句,因为窦宪一案的牵连,历史学家班固也被逮捕下狱,不久后病死狱中。班固一直想要学习《史记》体裁,创作一部全方位反映西汉朝的断代史,可惜没能写完就离开了人世。班固除兄弟班超外,还有个妹妹名叫班昭,因为嫁给了曹寿,人称曹大家,学问也非常优秀,于是和帝就下诏允许班昭继承其兄未竟的事业。这部史书,由班固主创,班昭和大学者马融之兄马续补充完全,就是后世得以和《史记》并称的《汉书》,又称《前汉书》。

和帝因为郑众的帮助诛灭了窦氏,感其功劳,就任命郑众为大长秋,参与政事——这是东汉宦官擅权的开端。其实最初的恶果是从光武帝时代就种下的。东汉以前,内廷侍从有宦官,也有士人,光武帝则一律任用宦官,包括皇帝身边的亲信顾问中常侍、负责传送内外信息的黄门侍郎等要职,从此大都落到了宦官手里。东汉内朝之权大过外朝,而内朝的尚书们和皇帝联络,都要通过宦官,则无形中必然会受到宦官的钳制。

除了联手宦官,击败外戚外,永元十四年(102)十一月,和帝又做了一件前人不敢做的事情,他竟然封郑众为鄛(音巢)乡侯——宦官得以封侯,就是从此开始的。东汉继外戚势力掌控朝政后,宦官势力也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前后相差不过数年,全都在和帝朝。

相关文章

  • 汉和帝故事(一)诛杀外戚

    诛杀外戚 汉和帝刘肇继位的时候,年仅10岁,由其母窦太后临朝称制。如此年轻就登上皇帝宝座,在东汉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汉安帝故事(一)铲除邓氏

    铲除邓氏 从汉和帝利用郑众诛灭了窦氏以后,宦官和外戚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循环模式:外戚当权...

  • 汉昭顺二帝

    汉昭帝十四岁时,就能体察霍光的忠心,发觉燕王上书的蹊跷,诛杀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他是明君。 然而汉和帝时,窦宪兄...

  • 汉章帝故事(一)外戚抬头

    外戚抬头 西汉有“文景之治”,东汉有“明章之治”,都号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库充实,百姓安居立业,是封建社会少有...

  • 汉和帝故事(二)邓氏专权

    邓氏专权 所谓宦官,是指因为失去生殖能力而被送入内宫服侍君主及其嫔妃的男性,原本以天阉或遭受宫刑(割去生殖器的刑罚...

  • 知解三国③何进之死:外戚和宦官怎么回合较量的?

    知解三国③何进之死:外戚和宦官怎么回合较量的? 整体情况总结为,汉灵帝驾崩后,外戚杀外戚,外戚杀宦官,宦官杀外戚,...

  • 《三国背后的故事》六【从袁绍与曹操斗董卓看出的】

    东汉的权力斗争史,一直是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故事。 何进是外戚,十常侍是宦官。汉灵帝逝世,他们各有自己的皇帝人选。 形...

  • 九、和帝诛灭外戚 宦官初干政

    人物: 邓叠:(?—92年),东汉时期将领,被封为穰侯。 邓磊:邓叠的弟弟,步兵校尉。 元氏:邓叠的母亲,与窦太后...

  • 八、窦宪戴罪立功 和帝诛灭外戚

    人物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市)人。东汉名将、外戚,大司空窦融曾孙,窦皇后哥哥。 ...

  • 东汉皇帝为何短命(系列二)

    汉和帝10岁即位,14岁时皇后阴氏入宫,就是说在14岁时,甚至更小,汉和帝就有夫妻生活了。如果说汉章帝还有可能是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和帝故事(一)诛杀外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nr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