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是哪场战争让孙权成功登基成为皇帝,让曹魏束手无策?

是哪场战争让孙权成功登基成为皇帝,让曹魏束手无策?

作者: 锦小昀 | 来源:发表于2024-01-27 13:48 被阅读0次

    有这么一场战争,它不仅令三国鼎立的格局愈发明晰,还成就了一位英明的皇帝——孙权。这场战争,就像一盘精妙绝伦的棋局,孙权在其中运筹帷幄,最终摘得胜利的桂冠。而面对这场战争,就连强大的曹魏也不得不低头,束手无策。这到底是哪场战争,让孙权成功登基,一跃成为江东霸主,又让曹魏感到如此棘手?让我们拉开历史的帷幕,一探究竟。

    在夷陵之战的硝烟散去后,东吴这个昔日的江东小霸王,突然间变得精明起来。他们不再左顾右盼,一会儿对这边眉来眼去,一会儿又跟那边暗送秋波。不,东吴决定了,要和蜀汉携手共进,一起对抗曹魏这个大块头。于是,孙权挥挥手,对曹魏说:“咱们就此别过吧!”就这样,曹魏被东吴像丢掉不再新鲜的橘子皮一样扔掉了。

    接下来,东吴的外交政策一变,军事政策也跟着转个大弯。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跟曹魏争夺江淮这块肥美的肉骨头上。说起来,从石亭之战前的几年,魏和吴之间打得可真不少。222年的9月,曹丕带着他的大军,像三条饿狼一样分三路攻打东吴,结果在洞口、徐陵、濡须等地打得难解难分。223年,吴国的一个叛将晋宗被曹魏派去蕲春当太守,结果这家伙没少给东吴添麻烦。226年,孙权见曹丕去世,趁机攻打江夏。227年,曹魏的将领曹休又来攻打皖城,连守城的审德都被他杀了,韩综、翟丹这两位吴将也只好投降。

    这些年来,大多数时候,东吴都像被欺负的小弟弟,总是被曹魏挑衅。孙权心想:不能再这么被动挨打了!于是他打算来个大的,一场足以扭转乾坤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目标?在江淮地区打得曹魏找不着北,夺回战场的主动权!

    到了228年的春天,蜀汉那边,诸葛亮像个精明的狐狸一样,带领着他的部队从汉中出发,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大戏。这一出戏,演得可真是惊心动魄!诸葛亮的兵锋所向,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人民纷纷响应,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样。关中地区也因此响起了蜀汉的号角。这下,曹魏的魏明帝也坐不住了,亲自跑到长安,希望以他的大名镇住人心。

    对东吴来说,蜀汉的这次大动作简直就是送上门的大礼。孙权眼见曹魏被蜀汉牵着鼻子走,心里那个乐呵呵的。他想,现在正是一个天赐良机,不仅可以趁机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捞上一大笔,还可以拖住曹魏的东线兵力,做到真正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但孙权这个老江湖,想的可不仅仅是打打仗那么简单。东吴这边,内部的各种力量已经差不多融合好了,孙权也觉得是时候给自己加个皇帝的头衔了。问题是,他既没有曹魏那种“禅让”的合法性,也没刘备那样的“汉室宗亲”背景,要合法合理地坐上皇位,还真是个技术活。

    所以,孙权急需一场响当当的军事胜利,来提升自己的威望,为自己登基造势。从军事、外交到政治,东吴都需要在东线来一场大规模的攻势,为孙权称帝做好铺垫。

    孙权的计划可谓巧夺天工。他想把魏军主力引到皖城这个地形复杂的地方,然后集结重兵,一网打尽。但这个计划有个难点:魏军的主力都在扬州和合肥一线,想让他们乖乖地钻进自己设下的陷阱,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魏军的统帅曹休,可不是个简单的对手。

    说起曹休,这个人可有来头,是曹操的族子,从小失去父亲,被曹操收养在军中,跟曹丕这位未来的魏文帝一起长大,受到曹操的宠爱。曹操还特别让他统帅虎豹骑,专门培养。后来,曹休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渐渐升到了大司马、都督扬州的位置,曹丕去世前还把他指定为辅政大臣。

    曹休不仅懂得兵法,而且心思细腻,曹操还夸他是“我家千里驹”。曹休在下辨之战大败蜀汉的张飞和马超组合,在洞口之战又击溃东吴的吕范,成为魏国最厉害的将领之一。

    孙权要引诱这样的对手上钩,自然得费点心思。他打的是一个老计谋——诈降。记得赤壁之战时,黄盖就用这招成功地骗过了曹操,创造出火攻的机会。现在,孙权也要用这个老把戏,目的是要诱骗曹军往南走。哎,历史上的这些大人物,真是一个比一个会玩!

    孙权这次的计划真是细致到了极点。他让鄱阳太守周鲂悄悄去找那些山越宗帅,想让他们假装投降,引诱曹休上当。但周鲂摇摇头,觉得这帮山越宗帅身份太低,对曹休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而且这些人靠不住,一旦走漏了风声,那就前功尽弃了。于是,周鲂提了个大胆的建议:用鄱阳郡作诱饵,由他亲自来个诈降戏码。孙权听了,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点头答应了。

    接下来的事情,可就精彩了。孙权和周鲂这对“演员”开始上演他们的双簧戏。周鲂连续送了曹休七封信,信里写得悲情极了,说自己被孙权冤枉,生命垂危,想把鄱阳郡献给曹魏,求曹休派兵来接应。

    为了让这出戏更加真实,孙权还特地派人去鄱阳郡找周鲂的麻烦。周鲂为了演得更像,干脆把自己的头发都剃了,弄得自己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到城门口向孙权磕头认罪。

    这出戏演得太逼真了,连曹休都信以为真了。在曹休眼里,不用打一枪就能拿下鄱阳郡,这可是个大便宜啊。得到鄱阳郡就像在长江南岸钉了一枚钉子,可以把吴国的荆、扬两州切断联系。这个诱惑,曹休觉得值得一试。

    魏明帝一听曹休的计划,点头称是。于是,曹休带着十万大军南下,踏进了吴军早就准备好的战场。魏明帝为了保险起见,还叫建威将军贾逵和司马懿分别带兵前往,确保曹休的侧翼安全。

    曹休按计划到达战场,孙权那边也准备得非常充分。他派陆逊担任主帅,朱桓和全琮分别任左、右都督,各自带领三万大军,秘密前往石亭。石亭地处今天的安徽潜山县东北,西靠大别山,南临长江,北依巢湖,地形险峻复杂,攻进来容易,但想退回去就难了。

    曹休很快就发现自己中了孙权的计,但他自负兵强马壮,决定硬碰硬。结果,他的自大和偏执为自己种下了失败的种子。吴军趁曹军没站稳脚跟,分三路发起冲击。曹军一开始就吃了亏,不得不后撤。

    不过,吴军早就把退路给堵上了。曹休的大军被围困在狭窄的地形中,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时,贾逵发现吴军主力都集中在皖城,意识到曹休这是凶多吉少,赶紧带兵增援,打败了吴军的堵截部队,曹休这才脱险。

    尽管如此,曹军的损失还是非常惨重,“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几乎全丢”。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战。石亭之战以吴军的大胜告终,曹休战败后羞愤交加,不久因背疽发作而死。

    咱们来聊聊石亭之战胜负的原因吧,这场战役可是古代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首先,说说战前的准备。古人云:“兵贵神速”,但在这里,咱们得改成“兵贵细心”。吴军对这场战役的准备,简直就像老妈子织布一样,每一根线都拉得紧紧的。他们不仅设了诱敌的局,还对战场的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对于魏军可能的动作,吴军早就研究得头头是道,几乎能预测到敌人的每一步棋。

    但魏军呢?说实话,他们这次准备得有点像小孩子赶集,心急火燎的,没头没脑。他们既没仔细研究战场,也没好好规划作战方案,更别提备个不时之需了。一旦战局一变,魏军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慌得一塌糊涂。

    再说说主帅的心理。陆逊这个人,精明得很,一向谨小慎微,对敌人总是戒备森严。他对战场的每一个可能性都预估得准确无误,决策得当。比如他对阻击曹休的部署,就是小心谨慎,避免冒不必要的风险。

    但曹休就不一样了,他这次是真的自大过头了。明知道中了孙权的计,还硬要一决高下,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曹休的自负,一方面是因为被周鲂的诈降给气到了,另一方面,他也想在新皇帝面前证明自己是曹魏最厉害的将领。这种近乎偏执的自信,加上想立功的心理,让他最终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不仅害了自己的大军,还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所以啊,石亭之战的胜败,其实就在这战前准备和主帅心理上面已经分出了高下。一个细心如丝,一个急躁如火,结果可想而知。

    石亭之战,这场古代三国版的“智谋大戏”,对那个时代的影响简直是翻天覆地。

    曹魏那头,这次战役简直就像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士兵死伤一万多,武器、战马、粮草都损失得不计其数,士气跌到了谷底。曹休羞愧至极,病死,这对曹魏的震动可不小。曹魏宗室势力大减,不得不开始依靠外姓大臣。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间接给了司马家族上位的机会,为后来的魏晋易代埋下了伏笔。

    这场战役之后,曹魏的战略也调整了,变得更加谨慎,对东吴基本上就是打了个“守”的主意,二十多年里再没对吴国发起过大规模的攻击。

    东吴这边,可就喜气洋洋了。从守到攻,把战略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更关键的是,孙权借着这场大胜,声望达到了顶峰,趁机登基称帝,明确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可以说,石亭之战不仅仅是个军事胜利,更是一次政治上的大成功。

    蜀汉那边,诸葛亮听说东吴大破曹休,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他的北伐计划原本进展不太顺利,但东吴的胜利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和灵感。趁着曹魏正忙着愁眉苦脸,诸葛亮带着他的军队从陈仓出发,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北伐。

    总的来说,石亭之战不仅仅是一场战役,它更像是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波及了整个三国,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改写了那个时代的历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哪场战争让孙权成功登基成为皇帝,让曹魏束手无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si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