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第一代农民基本以种田为生,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其一辈子的真实写照。
如果没有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那么终其一生都将是农民。政策上的二元分割导致城市和农村人的绝对分化,城市与农村就是两个世界,农村人口基本不能流入城市,强制的束缚将农民与土地绑定。第一代农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自己所在的乡村,也没有从事过农业以外的任何产业。而农业就是低附加值的产业,纯粹靠天吃饭,个体的农民完全没有任何的议价的权力。无论丰年灾年,所取得的农产品的价格完全被上游的经销商所掌握。个体家庭小规模的生产,完全没有任何议价权,一年劳作的利润比不上经销商在丰收时节转手倒卖的几个月的利润。而农民付出的劳作却是整整一年。整个上下游中,只有最下面的农民作为生产者是孤军奋战,而下游都是有着合作的团体或公司,掌握着运输,定价的权力。
所以第一代的农民哪怕一辈子辛苦到死,也没有挣到任何利润,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种地的土地只供养了足够他们存活的口粮,而没有产生任何剩余财富的积累。农民种地也没有任何保障,老了也无医保和养老保险,养老或疾病就将他们一生的积蓄一卷而空,甚至乎晚景悲凉的只能走上自杀的绝路,悲惨结束自己的一生。
而当7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大量农民抛却家乡,离开土地,前往经济发达的地区成为遍布全国范围的农民工,用自己的一辈子作为燃料推进了整个国家的飞速发展。
第二代农民自然也没有从几无存款的第一代中获得多少财富。可是此时教育的放开,通过读书这一途径,第二代农民中的一部分人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完全跳离了农业生产,而在城市中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进而发展成为目前社会中的中坚阶层。而大部分没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农二代,就转变成农民工。而农民工的待遇比第一代农民也不遑多让,从事着最低端的工业生产,付出最长的劳作时间拿着最低廉的微薄工资,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可最后被毫不留情的一脚踢开。没有任何劳动保障,劳动法,早些时候还能遇到拖欠工资,辛苦一整年却一文钱也没有。他们只有着最朴素的价值观,干活拿钱,却往往都能被无良的雇主各种克扣压榨,工作环境之差令人发指,伴随着大量的职业病,而雇主却没有任何责任,只能自己一力承担。付出的劳动与所获得的报酬完全不成比例。而当他们为一座城市奉献自己的青春,让其蓬勃发展,可他们完全没有享受到这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任何好处,城市的医保与社保也与他们毫无关系,他们只是这个城市的匆匆过客,却在这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最后拖着自己的一身残躯回到老家,大城市完美地把干电池用完,然后将废弃的电池扔回乡村。
而90后第三代农民受到第二代的影响更为至关密切。在第二代时,大家还有同等的机会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第一代农民基本都是苦哈哈,第二代农民读书时机会还是相对均等的,同样的贫困。而等第三代的90后的农民出生,已经面对的是大量非农家庭的子女,两者的教育之间的差别天差地别,从一开始教育的起跑线就完全不一样,可谓之天壤之别。在城市的子女父母能为子女提供各种教育资源的时候,而90后的农村子女父母却在千里之外的城市拼命劳作,对子女的教育根本无暇顾及。大面积的农村90后儿童成为留守儿童,在整个基础教育的阶段,父母完全缺位,父母只是千里之外的思念和电话里传来的声音。
留守造成了90年代部分儿童的完全崩坏,缺乏父母陪伴的所致的安全感,认同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的缺失。造就了要么是自卑胆怯,要么就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无所顾忌,惹是生非的性格,但都是内心深处对爱和安全感的缺乏,这是他们终其整个童年所渴望而不渴及的。一颗没有任何修枝的树苗都难以长成参天大树,更何况一个人,在没有任何管教与关爱的情况下,如何能健康成长。所以90后成为分化最大的一代,性格良善的有早早辍学走上农民工的老路或通过读书而找到一份城市工作,而前路艰难的迷茫者,也有性格顽劣的,变成街溜子和成为看守所的常客。留守不单单是造成了,90后的对比同代人物质上的贫苦,更造成了精神上的脆弱和不安全感。人为抽取农村廉价的劳动力,伴以猛火,快速燃烧燃料,而使城市经济飞速地发展,却造成了整个乡村的荒芜与凋敝。老人的孤苦离去和儿童孤独地成长,中坚农民辛苦劳作和一身疾病带来的是城市飞速发展,房价高企,再用高企的房价将他们一辈子的辛劳所得席卷一空。 只关注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可这经济的发展是以70后的农民工在家庭的完全缺位,是一个个背后几乎完全没有正常家庭生活的家庭为代价,只剩下老老少少的夕阳下的背影。
贫困是会在代际之间进行传承,或许贫不过三代是三代后,贫困的就自然绝后了吧,那时自然贫不过三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