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有一个叫麦克阿瑟.惠勒的中年男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而且在抢劫的过程中他既没有戴面具也没有戴丝袜,没有任何伪装,甚至临走的时候还对着银行的监控摄像头露出自信的微笑。
当警方把他抓住,并翻出监控录像给他看时,他彻底愣住了,震惊地说:“为什么你们还能看见我,我明明涂了柠檬汁。”
原来,惠勒之前看过柠檬汁可以被用作隐形墨水的相关知识,当用柠檬汁写字时,字迹只有在接触热源的时候会显形。所以惠勒觉得,只要在他身上涂上柠檬汁,不靠近热源,监控摄像头就拍不到他,就不会留下犯罪证据。
这个传奇故事引起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的注意,他与研究生贾斯廷·克鲁格( Justin Kruger)想来研究这一现象。邓宁-克鲁格效应也因此被研究发现。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他们研究时发现: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准;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准;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准,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就拿考试来说,学渣总觉得考得不错,而学霸总觉得自己考砸了;对于学渣来说,也许把卷子写满他就认为自己能力很强了,对真正的知识架构,则完全没有能力去清晰评估,而对于将知识架构了然于心的学霸来说,哪个考点没有答全他们一清二楚,他们觉得考砸是因为他们一直在用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
关于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网络上还有着下面这张图。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图中的纵坐标代表自信程度,横坐标代表横轴代表的是四个阶段,或者叫智慧程度。通过这个图可以看出,一个人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自信程度越高,他的愚昧程度就愈大;当认识到自己的不知道时,一定会经历绝望之谷。这个阶段往往充满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就像摩天大楼一样,自己的认知开始倾覆搬倒塌。只要坚持住,直到某一天,便开始建立新的认知;之后就是一个慢慢重新构建认知的过程, 也是对思维模式进行重构; 最后,在不断重构的过程中慢慢完善自己的新的认知,才有可能爬上持续平稳的高原,成为大师。
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启发在于,它告诉我求知这条路的艰难。对自己的认真程度的不同,决定了一个人所处的位置。有的人,可能一直处于愚昧巅峰,对事情一知半解;有的人可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一蹶不起,一直处于绝望知谷;有的人,可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经历绝望重新振作,但是一直在开悟之坡攀爬,有时甚至还会因为某些原因跌落;有的人可能在攀爬开悟之坡时,多了份努力和坚持,最终登上了持续平稳的高原。
有不足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不足。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真正的智慧是当我们每个人认识到我们对生活、自我和周围的世界了解的多么少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