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F】
01
最近麻烦事忒多,单位的专项活动,需要整理、汇总、点评、统计、报表……这只是一桩,其余杂七杂八的事都从犄角旮旯跑出来,弄得生活像开锅的沸水,咕嘟咕嘟冒着酸爽的热气儿。
想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一下,先生加班,我保持精力陪伴两个孩子,到深夜再坐到电脑前,已经头脑发蒙两眼发直,琢磨不出一个字来……半夜,女儿咳嗽喝水,还要挣扎着爬起来看看是否发热,水温如何……
想起伏尔泰那句著名的话:“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的确,中年人的崩溃都是悄无声息的。
一个月前,曾与我有过一面之缘的一位大学老师,在给学生上党史课时,一头栽到地上,再也没有爬起来。送到医院诊断是脑干出血,脑死亡,最好的结果是植物人。如今,他依然躺在床上,除了能够自主呼吸,其他皆不能动。
回溯其生平,发现这就是一个被生活、工作极度压榨到连睡眠都不能保证的中年人,每一天的时间都被各种事务切割得支离破碎:接送孩子上下学、照顾身体不好的父母、关照身边同事朋友,以及学校一摊子与学生有关系的乱七八糟的事,早上最早到办公室,晚上还要在所有宿舍楼巡查一遍。他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却在无息无声中垮掉,重病发作得毫无征兆。
很多年轻人(包括我自己),都曾经想过毕业之后走上社会的壮丽景象,拼着一腔热血定要干出一番伟业,结果日复一日,伟业没成,反被生活这个硕大无边的磨盘,磨平了棱角,磨化了初心,只剩下一地鸡毛却又无可奈何的麻烦,和无处不在的压力。
可怕的是小麻烦有累积效应。这种感觉我们可能都经历过:如果心情好,天大的事也不是事;如果心情差,一句话可能就是点燃油桶的一点火花,而那句话惹来的小麻烦也许就是压倒自己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心累,累到爬不起来,大约就是那位大学老师这样儿的。
这些事儿是自己无法掌控又无法逃避的,虽然从未列入计划,但它们接二连三发生,相互勾连,像呼啸的海潮一波接着一波儿涌来。
02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健康老年研究中心主任卡洛琳·奥尔德温,对这种说大不大、说小又折磨人的事儿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慢性日常麻烦”。即这些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麻烦,不但影响人的情绪和工作,还会影响人的健康,甚至会缩短人的寿命。
记得有个朋友曾向自己吐槽:兴冲冲带着孩子出门玩,结果发现钥匙丢了,找半天没找到,偏偏对象又出差,想要带孩子住旅馆对付一下,却发现身份证被锁在家里,无奈只好请开锁公司来,对方的建议是最好换把新锁……
这一桩桩一件件,几乎让她抓狂,感觉血往上涌,呼吸都带着喘气声,而抓狂的结果就是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如果再加上得不到有效的睡眠,就会极大增加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慢性日常麻烦,逃不过,避不开,似乎是一道无法破解的难题,如同每个人的宿命,随时可能遭遇,带来的伤害性心理也许会持续到让自己崩溃。
研究表明,慢性日常麻烦会让人有压力感,这种压力感并不迅猛,如同温水煮青蛙,慢慢儿改变人体内一种叫做皮质醇的荷尔蒙浓度,导致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人自然容易患病。
譬如我自己,最近一波波琐事找上来,觉得很糟心,连日更也草草将就几笔,看看够了五百字就锁上,打算等这一波乱七八糟的事过去再慢慢填成成熟的篇章。
一直以为这是“命”,坦然接纳自己,接受那些该来的来该去的去,让内心回复平静:面对琐碎的工作,不要急着抱怨,安静下来分析最好的处理方法;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不要焦虑发怒,深呼吸,平静下来寻找解决方案。
人真正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行动和态度。也就是说,面对小麻烦,最重要的一点是看如何反应。老祖宗传下来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貌似无作为的“中庸之道”,实则是把重心放在“小事”的处理态度上,提倡有意忽略,获得内心的平静。譬如“难得糊涂”先生郑板桥,他在四字后面的小字中标注得更加明白:“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简单一句话,其实就是教导我们不要对小事锱铢必较,否则一定自寻烦恼。
比如,雨天路上不仅遇到堵车,前面还有车剐蹭,道路彻底瘫痪。这时着急上火有用吗?索性安静下来,听听书,或者听听音乐,都是极好的消遣。小麻烦也会在这种“有意识”的消遣中逐渐烟消云散。
然而,仅有这些还不够。
随手拍03
昨天,我意外收到一位简友寄来的书,两本厚厚的《爱不落下》,感觉自己被幸福砸了一下头,惊喜有之、感动有之,一晚上都晕晕乎乎的,一个词瞬间闪出脑际:小确幸。我想自己是遇到了传说中的小确幸。谢谢明空如月师兄的厚爱。
然而,翻看《你好,小确幸》这本书,才发现真正的“小确幸”所代表的幸福感,虽然微小但很确定,并非意外得来,凭空出现,而是自己可以掌控和实现的,深入浸润我们的生命。
何为小确幸?那些生活中的仪式感、小欢喜,不都是最好的诠释吗?!
当我们身处数字化时代,被各种不确定的洪流所裹挟,如何方能减少不确定感的影响?或许,各种小确幸、仪式感、小欢喜都是极好的方法。
譬如“仪式感”,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因为这三个字,它让原本平凡的一天庄重而有意义,让那一天在以后所有的日子中都散发着光芒。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算是再平常的小事,带着仪式感去做,脑子里留下的美好瞬间,足以帮我们抵御住很多的厌世时刻。
小欢喜延伸出来的意义,和仪式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让我们的生活被真实的情感体验包围,不再灰头土脸,虚无空洞。
或许日子平淡如水,各种小麻烦还是接踵而至,但是想起那个特殊的时刻,你会不自觉嘴角上扬,眼睛闪闪发光,心灵的深处,依然会因当日的美好而怦然心动。这就够了,这一点甜蜜而温馨的体验足够我们抵住小麻烦的侵蚀,日复一日,让我们在不确定的麻烦世界里拥有更多确定的微小幸福。
再进一步探讨,我们会看到高人有更高明的招儿。最近有个电视剧特别火,叫《生活家》,讲述一对身处逆境的母女积极向上,勇做“生活家”的故事。最重要的一点,遇到任何糟心的事,她们都能自嘲地笑笑,然后伴着幻想酣然入梦。一觉睡醒,满血复活,继续往前奔跑。
何谓生活家呢?流行的说法是形容生活中有很多经验以及灵机一动的智者,他们专注于生活情趣,对琐碎的日常有着特殊的顿悟而勇于尝试和体验。记得这个词最早是在台湾作家刘墉的书中出现。身兼画家、作家、演讲家的刘先生不愿意自己被称作作家,而更愿意被喊作生活家。因为他更关注生活里那些烟熏火燎的真实趣事。
写到这里,一代大家苏东坡忽然跳出脑海,他是我国古往今来难得一见的琴、棋、书、画、诗、词、文、禅、道、音乐、美食、收藏、民生、水利等方面的通才,虽历宦海几番沉浮,却始终不灭内心对“真是”的追求,妥妥的“生活家”啊。
所以,要想自己不被各种小麻烦湮没,也许可以试试这么几招:一、加强对真善美的感知能力,专注于生活情趣而不是失意瞬间,聚焦美好而不是麻烦;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面对各种小情绪积极应对而不是消极处理;三、多多制造生活中的“小确幸”“仪式感”“小欢喜”,中和各种小麻烦带来的坏情绪。
享受心中预期的幸福和满足并不难:静心阅读一本书,不论记住多少,总会有一种充实的愉悦感萦绕心头;每天早起给自己和家人做一顿好吃的营养餐,然后元气满满地出门;用心对待身边的有缘人或物,也许是看护一盆花,也许是喂养一只鸟,或者仅仅关注一颗星辰的闪烁。
如果在这些事前加一个定语“长期”,则所有的短期收获都会打上长期复利的标签,藏身在种种行为背后的愉悦感、充实感会不断滋生出澎湃的力量,让我们轻松中和生活中的小麻烦,捕捉到更多微小而确定的美好。
如此,我们更容易活在当下,与自己和世界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