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天生面部畸形的小男孩从小自卑、孤独、封闭,在踏入校园后因为不寻常的外貌而饱受歧视、嘲笑和异样的眼光,最终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关爱下被每个人接纳,并收获了友谊、尊重与爱。在这里,我并不想花费过多的笔墨去谈论这个电影的情节,因为任何一部电影重要的并非其本身,而是它背后所呈现的精神,内涵,关怀和感动。
十岁的奥吉从刚踏进校园开始就受到言论的攻击,被人嘲笑他的相貌,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美好的童真在赤裸裸的人性面前竟是如此的丑陋。我相信这并非导演有意刻画,因为越是在少不经事的年纪,越不懂得伪装与顾及。然而在缤纷复杂的成人世界,这种歧视早已进化,甚至淡化了善于恶的界限,种族歧视没有消亡,以貌取人变成了阶层的隔膜。当我们评判一个人的依据不在有内心的美好,取而代之的只有财富的占有和地位的高低,这个世界的淡漠才会如潮水般席卷每个人凉薄的情感。于是,人人自危,拼命的占有换来的始终只有冷眼旁观的淡漠和曲意逢迎的谄媚。
那这个世界果真如此寡淡?当然不是。那你又可曾有过善恶分明的毅然决然?你以为你以为的良善,就是道德的高地?恐怕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给不出正确的抉择。你若不信,请看这个例子。
1989年2月的一个傍晚,驻守柏林墙的东德士兵发现有人企图翻越柏林墙偷越到东德去。于是乎,士兵毫不犹豫地扣下扳机,偷越的人被当场击毙。事后,该士兵受到了嘉奖,成为了英雄。没想到,仅过了几个月之后,1989年底,柏林墙轰然倒塌,东德西德重归统一,当时驻守的士兵也因此受到被害者家属的起诉。
士兵服从命令守卫柏林墙,击毙企图偷越的人,履行了职责。偷越者唾弃暴政想要逃亡到光明的自由世界,更是无辜。所以,孰对孰错?柏林法庭最终的判决是:判处卫兵三年半徒刑,“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暴政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这个东西。当法律和良知冲突的时候,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不是法律,尊重生命,是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原则。
良知高于一切,却被太多的人丑化,淡忘。当我的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问我们:如果我们是当时那一个士兵,我们应该怎么做?有人说应该正如士兵那样,将偷越者击毙,因为他并不会预见东德西德的统一会来得如此迅速;也有人说应该放任偷越者,因为这是良知的体现。而我的老师给出了一个我认为堪称完美的答案:你举起枪,但是将其故意打偏。这样,你既履行了职责,又保全了生命。
举起枪,是责任,打偏,是善良。所以,我渐渐懂得良知并非只有显而易见的宽容,高尚、尊重;最伟大的善良始终是行迹于心,幻化无形的顾虑,周全和通达。
愿我们对待每一个人时,都选择善良,才会在迷途未远时,拥抱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