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十几岁的孩子,通常是令父母十分头疼的一件事,如何与孩子友好相处,引导孩子平衡度过青春期这一特殊而又重要的阶段,是摆在每个父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海姆.G.吉诺特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2》通过大量的案例和语言对话,真实再现了父母与青春期子女相处中存的问题与现状,剖析其深层的原因,并试图提出改善亲子关系的办法和建议。
本书共十二章,按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较宏观,谈对待十几岁孩子总的原则和基本理念,第一章需求与感受,第二章反叛和回应、第三章首要原则。第二部分谈与孩子相处中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四至七章讲对话、批评、生气、赞扬几种不同的对话方法,第八章很特殊,转换视角,孩子眼里的大人。第三部分针对父母与十几岁孩子冲突较为集中的四个方面,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分歧和矛盾,九至十二章谈了社会交往,性,开车、喝酒、毒品,学习、成长、改变等。
书中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案例和对话来说明观点,有的甚至就是发生在身边的鲜活的例子和对话,有利于读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又会提练总结出共性的特点,提出规律和解决方案。
引言中的一句话指出了本书的核心观点,道出了所有青春期亲子关系紧张的心理根源:“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孩子需要我们;而作为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需要是不再需要我们。这种冲突是很现实的,在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于我们的人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会体验到这种冲突。”
有冲突、有挑战,但也可以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期。青春期是孩子身体、心理发育最快的两个时期之一,也是最后一个,在此期间,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磨合,孩子逐渐地由被监护人,由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成熟的个体。
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了,作为辩护人的父母。身边有这样一些例子,当孩子与别人冲突时,父母往往维护别人,指责是孩子做的不对,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一些父母为了所谓的家教、面子,希望孩子坚强、有担当,当孩子和别人闹矛盾时,总是要求孩子先检讨自已,要求孩子息事宁人,顾全大局。或许对于大人来说,已经懂得平衡的艺术,但是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一方面正在成长为大人,一方面心理深处依然是个孩子,他们希望别人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他,但是又希望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十几岁的孩子,当在外面与人产生冲突时,最可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父母,如果连父母都站在别人的立场指责他们,那种在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都得不到支持和帮助的无力感、无助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安全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当批评孩子时,要注意区分有益的批评和无益的批评。建设性的批评有一个主要功能,指出必须要做什么,有益的批评不会指向人格,而是要处理面临的困难,他绝对不会对个人进行攻击,只会就事论事。对人格和性格的批评,会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自己产生负面感受,当我们说自己的孩子傻笨或难看,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就会有反应,他会以怨恨,愤怒、报复的幻想作出回应。
关于愤怒。我们应该坦然接受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感表达方式,孩子可以愤怒、父母可以愤怒,愤怒无罪,关键是如何表达愤怒,把愤怒的焦点地准事情,而不要对准人,尤其是十几岁的孩子。为了处理自己的愤怒,我们要公开地承认、优雅的接受,我们就是在生气。表达愤怒应当注意的事项:描述你看到的情况、描述你的感受、描述需要做什么事情、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我们在表达愤怒是不对我们爱的人造成伤害,那些掌握了这种技能的父母们能更好的控制自己,他们感到自己能够有效并有意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关于称赞。有时候真诚的称赞仍然可能带来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可能造成不舒服、焦虑、内疚和不端行为。因为赞扬是一种评价,而评价会让人不舒服。评价者位于审判的位置上,而被审判者会感到焦虑。评价人品或性格的赞扬是令人不快的、不安全的。描述努力、成就和感受的赞扬,则是有益的、安全的。真诚、并且注意方法的赞扬对孩子是有益的,有助于孩子良好自我形象的建构。我们描述性的称赞,以及十几岁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推论,构建了孩子的精神健康。
为了陪伴十几岁的孩子成长,仅仅靠爱、洞察力是不够的,要注意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的和十几岁的孩子进行良好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