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生命的整体性、差异性、发展性,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身为教育者,纵然拥有所罗门一般的智慧,也必须对这一切保持敬畏。隐含在苏霍姆林斯基敏锐的洞察力中的“教育学循环”,就是对生命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精粹概括,或者说是对其动力系统的深刻揭示。然而在这个动力系统中确实存在着一个核心,就像人的心脏一样,给予最重要的地位,源源不断的将能量注入整个动力系统之中。这个核心就是儿童的自尊心。
所谓自尊心乃是指儿童自我肯定,或者说良好的自我感受,使儿童对自身人格的珍视,是儿童内部所形成的一种深刻的积极的向上的状态。
自尊心既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又是教育教学最终在儿童生命中所体现出的一种状态。是否拥有成熟稳定的自尊心,将在最大限度上决定儿童的精神面貌与道德发展,也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儿童对知识的态度。而自尊心被摧毁的儿童,将丧失可教育性。
文选
[1]请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学生的脑力劳动、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这是他的精神生活、他的内心世界,忽视这一点会导致悲惨的结局。孩子不仅仅在认识和掌握材料,而且还会对自己的劳动有所感受,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发表个人的看法。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教师是公正的。请看得了一个不及格分数的一年级学生的眼睛……这个孩子不仅觉得自己是一个倒霉鬼,而且还对老师持一种怨恨的,有时甚至是敌视的态度。教师实际上不过由于孩子不明白某一点而打了一个二分,可在孩子心目中,他却成了一个不公正的人。
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使每个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师不仅向学生展示世界,而且还应确认孩子是周围世界中一个会为自己的成绩感到自豪的积极的创造者。教学是在集体中进行的,但孩子是独立的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自己的每一步的;脑力劳动,这是一种极为个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取决于孩子的能力,而且还取决于孩子的性格和其他很多经常不被觉察的条件。
孩子总是抱着坦率的胸怀和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学校的。孩子甚至不敢想,别人会把他看成懒汉或倒霉鬼。好好学习的愿望,这是人类美好的愿望。依我看,这是照亮儿童生活的全部意义和儿童欢乐世界的明亮火花。这一火花是微弱的和不设防的,孩子以无限信赖的心情把它交给你这位老师,而要是你没有觉察儿童的愿望,那就是说你还没有意识到为自己学生的今天和明天所担负的令人激动的责任。……只有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绩,只有自豪的意识到并感受到,自己再沿着陡峭的认识小径迈步前进、向上攀登,这才是渴望知识的微弱火花所需要的适宜的空气。
如果孩子看不到自己劳动的成绩,渴求知识的火花就会熄灭,儿童心中会结起冰块,在火花没有重新点燃之前,用任何办法也难以融化这块冰;孩子失去了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后,形象的说,他就扣上了全身的纽子,戒心十足,一触即发,对教师的建议和批评就会采取粗暴的态度。或者更糟,他丧失自尊心后,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还有什么比扼杀一个人的自尊心更为不道德的事呢?乌申斯基写道,孩子生来不贪懒,他爱独立做事,愿意什么都自己来干。应当教会孩子劳动,教会他思考、观察,理解什么是脑力劳动、怎么才算好好劳动。而只有在这之后,才能给他的成绩打分。……但为什么孩子会成为懒汉呢?亲爱的老师,这是因为他不知道劳动的幸福,请赋予他这种幸福,教会他珍惜这种幸福,那时他就会珍惜自己的人格,就会爱劳动了。
给儿童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在他们的心中激发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
儿童学习的愿望只能同学习成绩一起产生。只有当掌握知识过程中取得成绩而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的时候,才能出现学习的兴趣;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
咋看起来给学生评分是很简单的事,然而这却是教师找到正确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方法的能力,是保护孩子心灵中渴求知识的火花的能力,我只在孩子脑力劳动取得良好成绩的情况下打分,如果学生还没有取得他的脑力劳动过程中力求达到的成绩,我就什么分,都不给他打。他应当专心致志的想一想,把自己的作业重新做一遍。
重要的首先是让孩子们懂得刻苦、勤勉的劳动是什么。……我让孩子把同一作业做上几遍,使他以亲身的体验深信,他可以做得比一开始的时候好得多。这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学生好似发现了自己的创造力,他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就努力做得比这更好。
教学,并不是机械的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他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儿童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
教育学修养最主要的表现应当是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能给每个孩子以必要的关心,并付出一定的精力,使孩子感到大人没有忘记他,并能分担她的伤心、委屈和痛苦。
在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奖励和最重的惩罚是评分。这是最锋利的一种工具,使用这个工具要求有很高的技巧和修养。要取得使用这一工具的权利,首先得热爱孩子。不是在口头上对她说自己多么爱她,而要在对他的关怀中表达自己的爱心。托尔斯泰写道:“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象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些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教师应当意识到和感受到每一个孩子的命运都由他负责,学校正在培养的人的理智、健康和幸福,都取决于他的精神素养和他思想的完美性。
孩子们已经习惯作业完成的不合格就得不到分数。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逐渐形成一种信念:完成了的作业并不是以教师的最后“判决”作为结束的最终一步。在孩子们面前,通向进步的道路并没有堵死:他未能做成的事,将来他会做成的,说不定今天或者明天就能做成。……
决不允许让分数成为束缚儿童思想的枷锁。我总是让最差的学生看起来最没有指望的思想迟钝的学生有机会思考一下他还不明白的东西。孩子们从来都没有对学习失去兴趣。我通过激发孩子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自尊心,做到使他们能努力去独立工作。……
孩子一旦习惯于自己的痛苦,便开始对周围一切抱漠不关心的态度,心肠变硬了。到了这个时候,悲剧就进一步发展了,一副铁石心肠,就是残酷的肥沃土壤。如果班内有不幸的孩子,而同学们又不设法减轻他们的厄运,那就永远不会有良好的、友爱的和相互关怀的集体。
学生应当深信,智力活动——这是一种劳动,要求巨大的努力、集中意志力、善于迫使自己舍弃很多娱乐。正是在劳动的气氛中,才能形成顽强性和意志力。
孩子亲身体验到如何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就会习惯于自我监督。顽强工作、争取优异成绩的习惯,使孩子不能容忍粗心大意完成的工作、无所事事和懈怠懒散。当劳动的欢乐和学习的成绩,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的主要动力时,班里就不会有偷懒的学生了。……
学校最大不幸中的一种——孩子不诚实,即欺骗老师,又欺骗父母,就始于不公正的打一个2分,孩子为了向父母隐瞒自己在学校得的坏分数,向老师隐瞒自己的懈怠,他什么诡计使不出来呀。……我教的孩子,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是活蹦乱跳的孩子,其次才是学生。我给他打的分数,这不仅是他知识的测量器,首先是我对他这个人的态度。我向全体教师建议:请你们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渴求知识的火花。点燃这一火花的唯一能源就是劳动中取得成绩的欢乐和劳动者的自豪感。要用恰如其分的分数奖励每一次取得的进步和每一次困难的克服,但不能滥用分数。别忘记,你们教学技巧的基础,就在孩子本身,就在它对知识和对待您,对待教师的态度之中。这就是学习的愿望、激奋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决心。要关怀备至地加强这个基础,没有它就没有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