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篇
德充符
【题解】
《德充符》是谈人生修为的重要篇章。人生修为主要表现在道德上,而不是在外形上。庄子首先从生死入手,揭示生命的有限性和道德的长久性,从而将人的外形与道德分开来。庄子所说的道德,不仅仅是今天伦理学意义上的如何做事的问题,还包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在变化中积极应对,获得人生的成功。庄子通过一个个寓言,借孔子与老子之口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
《庄子》—内篇—德充符—11.鲁国有个被砍断了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可是跟从他学习的人却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孔子的学生常季向孔子问道:“王骀是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人在鲁国却和先生的弟子相当。他站着不能给人教诲,坐着不能议论大事;弟子们却头脑空空而来,学满载知识而归。难道确有不用言表的教导,在无形之中得到潜移默化吗?这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回答说:“王骀先生是一位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只是还没有前去请教他罢了。我将把他当做老师,何况学识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鲁国,我将引领天下的人跟从他学习。”
常季说:“他是一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而学识和品行竟超过了先生,跟平常人相比相差就更远了。像这样的人,他运用心智是怎样与众不同的呢?”
孔子回答说:“死或生都是人生变化中的大事了,可是死或生都不能使他随之变化;即使天翻过来地坠下去,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他通晓无所依凭的道理而不随物变迁,听任事物变化而固守一贯的宗旨。”
常季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从事物千差万别的一面去看。肝和胆就好像楚国和越国相距那么远;从事物都有相同的一面去看,万事万物又都是同一的。像他这样的人,就不去在乎耳朵眼睛最适宜何种声音和色彩,而让自己的心思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忘形、忘亲情的浑同境遇之中。外物看到了他同一的方面却看不到它因失去而引起差异的一面,因而看到丧失了一只脚就像是失落了土块一样。”
常季说:“他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他运用自己的心智去追求自己的理念。如果达到了忘情、忘形的境界,众多的弟子为什么还聚集在他的身边呢?”
孔子回答说:“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的身影而是要面向静止的水面,只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各种树木都受命于大地,但只有松树、柏树无论冬夏都郁郁青青;每个人都受命于天,但只有尧、舜道德品行最为端正。幸而他们都善于端正自己的品行,因而能端正他人的品行。保全本初时的迹象,心怀无所畏惧的胆识;勇士只身一人,也敢称雄于千军万马。一心追逐名利而自我索求的人,尚且能够这样,何况那主宰天地,包藏万物,只不过把躯体当作寓所,把耳目当作外表,掌握了自然赋予的智慧所通解的道理,而精神世界又从不曾有过衰竭的人呢?他定将选择好日子升登最高的境界,人们将紧紧地跟随着他。他还怎么会把众人的追随当成一回事儿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