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北京《晨报副刊》刊登了一篇名为《阿Q正传》的中篇小说,自此“阿Q”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中国近代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
鲁迅先生说过,他写《阿Q正传》的原因是要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同时鲁迅先生还害怕,阿Q不是现代的前身,而是在二三十年后。
的确在《阿Q正传》问世的初期,人们就是这样理解阿Q的,连茅盾(沈彦冰)都曾说过,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阿Q不光是旧中国的精神文明化身,还是一面镜子反射了旧中国的国民性的弱点。
在整本书中,面对压迫,阿Q不断地自我安慰,用精神胜利来安慰自己,即便是他能够改革成功,未庄也是回到了封建社会。可以说阿Q以及他的精神或间接或直接树立了一个“国民性弱点”的典型。
从书中脱离出来,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千千万万的阿Q,这不仅是千年封建制度带来了坏的影响,还有人们不想从中改变进发的原因。
直到今日,这种现象仍在社会之中,阿Q也未曾离我们远去。放眼世界,像阿Q这样典型的文学人物也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出现。正如恩格斯说的那句话一样,当人们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时,就会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以求精神上的安慰来摆脱完全处于绝望的境地。
在为了维持的生存状况下,选择阿Q精神并非是一件坏事,但我们不能时刻都做一个在套子里的人,那样只会脱离原有的生活轨道一直陷在一团乱麻当中。
在《阿Q日记》中,阿Q最后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就已经消失在众人的生活之中,代替他的是一位名为小D的人物。尽管小D出现的次数不多还和阿Q有许多相像之处,但小D仍然是未庄的希望,也是鲁迅先生对未来给予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