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
在讨论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时,互惠无疑是最常被提到的一条。互惠原则源自于我们的社会性需求,是由群居生活的需要所决定的。对于互惠的益处,恐怕没有什么人会有异议,但大多数人还是会低估了互惠原则运用的广泛程度。事实上,互惠原则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本能。
1.互惠是种本能——知恩必报
知恩必报是几乎所有民族、所有文化下共同的道德准则,这一准则经过数千数万年的代代相传,早已刻入了我们的骨髓之间。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他的著作《影响力》中指出:人类存在一种无心的、自发式的互惠本能反应。只要达到了触发条件,无需我们有意识去思考,我们就都会表现出相同的行为模式。
各种各样的心理学实验和社会现象都证实了互惠本能的存在。同样的商品,在开展免费试用活动之后,销量就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请人喝可乐后再向对方推销彩票,对方同意买彩票的概率以及平均购买的金额也都大大增加了。宗教团体向路人发放免费小礼品(哪怕是极为廉价的)之后,募捐的成果也有了明显改观。诸多的实例表明,不管我们的价值判断如何,一旦我们收取了对方的恩惠,我们就会产生强烈地想要回报对方的意愿。
2.反向的互惠——以牙还牙
有“知恩必报”相反,我们内心中还存在另一种常见的心态 “以牙还牙”。如果说知恩必报是促进群体实现合作、提升群体能力上限的话,那么以牙还牙就是通过打击那些破坏了互惠原则的人、保住群体能力的下限。
我们的幸福感,往往不是来自于我们获取的资源的绝对数量,而是来自于我们获取的资源比其他人相比是多还是少。这种对公平性的追求,正是“知恩必报” 与“以牙还牙”共同的心理基础。
3.理想的互惠——施受平衡
既然我们喜欢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喜欢获得公平的对待,那么平衡好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就变得非常必要了。特别是在关系还不够密切的阶段,付出太多,可能会给人一种不顾一切的感觉,会让对方为难该如何回报;付出太少,又有可能让对方觉得你过于冷漠、难以接近。
最好的互惠方法,是模仿对方的行为。我们不只会模仿喜欢的对象,也同样会喜欢模仿我们的人。人的部分天性就像蜜蜂一样,有着高度的群居性、有着与群体保持一直的愿望,而互惠正是让我们与他人联结在一起的纽带。
互惠是最基础、也是最不言而明的人际关系准则。互惠的基本原则是“知恩必报” “有仇报仇”与“施受平衡”。有了互惠,就迈出了人际联结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