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外出,打算骑一会公共自行车,取车后接了个电话,边走边说事,由于过于聚焦于讨论事情,就这样推着车子走了一段又一段路。
直到到了目的地附近,看到了还车点,至于是否还了车都失忆了。后来查看手机软件,确定还好了车子。
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自然有道理,但是一般情形下同时做两件事也常见,如吃东西看手机,骑车和人打招呼,不过真遇到特别涉及精力事情,会出现“视野狭窄”现象。
世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却视而不见,这多来形容被无视。
心理学说法是,“说话做事以自我需要为中心,毫不顾忌对方需要,就会看不到别人出现的负性情绪”,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近在眼前远在身边”。
推着自行车打电话,过于关注电话说的事情,走路、推车、还车这些行动,都是潜意识行为了,本能支配活动,根本意识不到了,更不用说看到什么路边风景人物了。
出现视野狭窄现象,太注目眼前事物,不顾忌稍微宽泛事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流于表面,认知偏颇,容易被骗。
在心理学还有个“认知隧道效应”,走在隧道里,视野狭窄,认知只有前后一条直线,呈现为“线性思维”,也就是单一因果思维,很难拓宽认知高度和深度。
这就是固执的人为何难以改变,他的认知水平就是隧道效应,典型线性思维,俗称一根筋,因此老子在道德经里反复强调要“道法自然”,不要试图改变任何人,明智做法就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因为“全神贯注”,所以“旁若无人”,做学问这是好事,一般日常生活不是好事情,容易出错。
对策:一是加强放松训练,抬高自己认知高度,视野扩大化,俯瞰事情,有聚焦有放松;二是专心应对问题,对于重要事情,停止其他无关行为,咱就一心一意,避免忙中出错。如此,方可避免“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行动而不自觉”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