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教学相长”

作者: 痴人说梦_d6af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10:27 被阅读16次

        作为教师,我们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时候,肯定会想到并且会用到“教学相长”,以此来表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学生的学”是能够促进“教师的教”的一些列活动,甚至我们可以说学生是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学习活动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肯定如此,因为二者之间都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但是“教学相长”这一术语是被误读的,甚至是被用错了的。

      查阅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它的解释如下: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我用自己的话再理解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不但让学生得到了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这个解释也就是认可了现在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事实真是这样吗?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意思是:“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所以,““学”指学习知识,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知道得少,以此不断地学习;“教”是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在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的不到位或者没有学透,然后再去钻研。不断地“学”和不断地“教”相互结合,学问方能不断精进。

        “教学相长”实乃是一个主体的两方面的活动,二者相互促进,而非两个主体的活动。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学”和教师的“教”是相互促进的。教师通过四年的师范学习,然后走上岗位,发现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在大学里并没有学到,知道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然后再不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学习,然后再教给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或者不能很好地给学生讲明白,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进而研究。因此,教师的“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效果如何可以通过检测来实现,同样可以通过讲给其他人来检验,在讲给别人的时候,自己对这个问题就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如果不能讲明白,他就会想办法去研究。

       我明白很多老师用“教学相长”表示自己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相比,我更愿意看到教师自己的“教““学”相长。

(文原创,图片网络)

相关文章

  • 被误读的“教学相长”

    作为教师,我们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时候,肯定会想到并且会用到“教学相长”,以此来表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

  • 创新只有在执行中才能产生灵感,不要希望一下子就有灵感,在执行中发

    读《被误读的创新》

  • 被误读的叛逆

    懂得判断一项行为是否属于叛逆很重要,对父母教育选择用什么方式去教育孩子非常重要。如果简单的理解为,不听话就是叛逆,...

  • 被误读的传统

    这本书立足于《周易》的辩证思想,试图廓清传统文化中被误读的诸多问题。其中,无论是通过字词辨析、典故溯源来深入辨析文...

  • 《被误读的创新》

    刚刚读完《被误读的创新》,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的确震撼到了我,让我对创新、创造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首先告诉我...

  • 被误读的“雅歌”

    在《圣经》的66卷书中,被称为人类歌中之歌的“雅歌”,是最为特殊的一卷,也是最被误读的一卷。反复地读来,我觉得最根...

  • 被误读的母亲

    2017年的立秋日母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65岁。自此,我们六姊妹成了这世界的孤儿。 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家里经常...

  • 被误读的男孩

    幼儿园有一个老师眼中的调皮男孩,他把玩具丢在女生的脸上,还会违背老师的规则,爬到老师的转椅上,怎么说,都不肯...

  • 被误读的秦国

    庄子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荀子说: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写在前面】 孙皓晖十六年著作五百万字历史...

  • 被误读的“学而时习之”

    子曰:“學而时習之,不亦说乎? 论语开篇这三句话,是人们最为耳熟能详的,然而对其含义之深刻,往往认识不足。“學而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误读的“教学相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dv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