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谈写作谈写作精选 夏目副编
作文字数老是凑不够怎么?——语文老师告诉你这样凑字才有效!

作文字数老是凑不够怎么?——语文老师告诉你这样凑字才有效!

作者: 小小的分享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12:49 被阅读7次

    说到写作文,尤其是在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眼见事件就要写完了,离着规定字数600还有三四行,这个怎么办?于是就开始“东拼西凑”——不停地抒情、不停地号召、不停地展望……

    岂不知,这样硬凑的作文,字数是够了,同时也犯了详略不当的错误。那作文怎样凑字数也管用?

    我以一个从教十多年的语文老师告诉你——围绕中心凑!

    什么是中心?中心就是主旨,最终表现的主题,为了表现中心,在写作中常常采用一定手法,例如:直接描写、环境烘托、对比衬托、插叙补充、想象联想等。你如果把能表现主题的所有的手法都用一遍,别说600字,就是800字、1000字、2000字也没问题。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

    一、人物描写凑

    我们同学在写作中往往写着写着就没话说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只会叙述,不会描写。只会说说发生了什么事,谁干什么,结果怎样了,只会用事来凑。而实际上呢,又不是多“事”之秋,哪有那么多事发生?又不是说相声,哪有那么多话说?因此,就不能用“事”来凑了。那用什么?——关于人物的各种描写

    1.语言描写。这个不建议多展开,只写一两句,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就行了,多说无益。例如:“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这也是《芦花荡》里的片段,这是对老头子的语言描写,很容易看出老头子“过于自信”的特点,为下文大菱的受伤埋下了伏笔。

    2.外貌描写。这个要有,可以描写一下人物的衣着、服饰、身材、脸蛋、眼睛等,要按照一定顺序,挑拣着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地方详写。

    以《芦花荡》对“老头子”的描写为例: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这段外貌描写,从外形、脸、胡子、眼睛等方面进行刻画,形象地表现了老头子“瘦”“干练”的特点。

    3.动作描写。这是最能增添字数的地方,也是文章最精彩之处,如果你能把动作写详细,写精彩,那你的文章成功了一大半。而这也往往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很多学生只用一句话就完事了,这是典型的避重就轻,详略不当现象。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是朱自清《背影》里非常经典的一段,描写的是“望父买橘”时的背影,文中的动作描写表现“父亲”买橘子时的艰辛和不易,进而表现了父爱的伟大。

    说到这里,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写的详细了?这里我要教给你一种方法——慢放电影法,你将这个人的动作分解开,放慢速度,按照先后,写一下具体做的过程,这样篇幅很容易就加长了。“望父买橘”片段就是运用了这个方法,将父亲的动作像慢放电影一样;如果要描写一个运动员跳高的过程,大家也完全可以采用“慢放镜头法”将他如何起跳,如何腾空,如何跨越,如何落下的过程详细展开,这时候,决不可“手起刀落”,太轻松、太容易地完成,人物的精神品质怎么能表现出来呢?所以,用这种方法,即使是一个瞬间的跳跃,也能定格在空中绽放出美丽的曲线。

    4.心理描写。除了以上的方法,你还可以随时随地地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样可以很容易带动读者的情绪,随你而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这些直接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是不是很丰满呢?如果你还嫌不够,可以围绕着中心多写几件,下面再介绍一下侧面烘托的方法。

    二、侧面烘托

    1、 环境描写凑

    我们都知道,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交代社会背景(社会环境)等等。为了让人物的出场更自然,内心情感更应景,我们可以在人物出场前加一段环境描写。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芦花荡》

    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突出环境的险恶,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后文描写老英雄行为做好铺垫,突出了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与传奇色彩。

    那怎么进行环境描写呢?在这里也要告诉大家一个方法:时间+地点+看到的景物。当然,在描写时,可以按照一定顺序,运用一定的修辞,加上自己的感官。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你平时多观察。

    2、  对比衬托凑

    除了环境描写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对比衬托,可以通过其他人与他形成对比,还可以让人物前后表现形成对比,也可以通过人物给人的感觉前后对比等,进而突出人物的精神。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是出自《孔乙己》里的两段文字,通过对比 “四文、外、站、短衣”和“十几文、里、坐、长衫”两组词语,可以看出孔乙己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而且人情冷漠的社会,为下文描述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还有《故乡》中闰土和杨二嫂前后的变化,也能突显人物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辛亥革命后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对比的方面很多:外貌对比、动作对比、语言对比等等。

    3、插叙补充凑

    下面再说一下插叙补充,这个一般通过别人的口,或者回忆等方法展现人物的另一面。方法是在叙事的过程中,把与之相关的其他的人和事插入其中,条理清晰了,内容充实了,字数也上来了。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这一段就是插叙,通过别人的口得知孔乙己的经历,进一步表明了孔乙己的命运走向。

    三、 想象联想凑

    其实每一处描写,你要写的生动感人,除了细腻的刻画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事物,让人们对所描写的对象有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更能加深印象。

    具体方法是:想想一下看到的人、物像什么,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如“鱼鹰”“圆规”等形象,这是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采用比喻手法想象而成的,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还要把物想象成人,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态去写,这样写出来的环境也会富有生气。如《芦花荡》里的“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就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说到这里,有的同学会说,这些课文我们也都学过,道理也都懂,可是就是不会写,只会“谁谁谁干什么”、“谁谁谁怎么说”然后就没什么写了。

    我这里教给大家的方法是“提问题法”

    以“他帮我修车”这件事为例,中心就是表现他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可以这样提问题:

    他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

    他为什么帮我修车?(修车的事件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他怎样修的?(具体是怎么做的?)

    修完后他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通过提问题,很多内容就可以补充进来。但要注意详略,不能每一项内容都写200字以上,这样没等进入正题,纸已经不够了。什么样详写?还是能表现中心的。例如上文中,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就是“怎样修的车”所以要在这一内容上详写。

    下面是如何增加作文字数的思维导图,请大家参考。

    四、感悟体会凑

    该写的人和事都写完了,字数还是不太够,怎么办?好办, 写感悟!本来中考作文就提倡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如果能把前面所写的人和事对你的启发,也就是你从这些人和事中悟出的东西写一写,那么不仅字数的问题解决了,文章的层次也上去了。感悟不必太多,100——150字足矣。

    相信大家通过这个方法去写作文,不用再担心没有东西写的!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文字数老是凑不够怎么?——语文老师告诉你这样凑字才有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el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