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随州方言

作者: 修行ing | 来源:发表于2023-07-07 20:14 被阅读0次

    前几天拜读了刘永赋老师的巜浅谈随北方言的直白性》,刘老师详讲了随北方言的直白和细腻,以及推广研究方言的重要性,受益匪浅。激动之余,不禁有了写一写三里岗方言的念头。

    方言就是具有地方特征的语言。三里岗人独特的语调:说话时拐一个弯,总把后一个字拖音很长,仿佛在强调,又好像在撒娇。稠稠的,甜甜的。再加上独有的字眼,到了市里面,识别度就很高。只要一开口,对方就会问:“三里岗的吧?”接着就笑咪咪地说:“萝卜娃子,白菜娃子,一炒一大盆娃子。”双方相视一笑,顿时感觉距离拉近了。这个“娃子”就是三里岗方言中的一个独特的后缀。这个后缀常表示各种感情色彩。有“娃儿”、“子”、“娃子”等。“娃儿”一般附在名词后,喜欢的意味很浓。主要用于对一些幼小的人或物。如“小娃儿”、“猪娃儿”、“牛娃儿”、通常这个“儿”是不念出来的,是个“儿化音”,在三里岗,弟弟被叫做“兄娃儿”,你仔细体会一下,一个人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了,还被姐姐或哥哥叫做“娃儿,”这里面包合含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疼爱,喜欢。“子”、“娃子”也是在名词后,有表示强调程度的意味。如“老头”加个“子”,叫“老头子”,表示这个老头有点老。“脸盆”加个“娃子”,叫“脸盆娃子”。好像仅仅说“脸盆”两个字怕别人听不到一样,非得加上个“娃子”才能够被重视。有一个“不过”附在动词,形容词后。起强调状态的作用。如“怄不过”,就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比较生气郁闷,但有人劝解一下呢,也可以化解的那种。“急不过”就是事情比较让人着急,但总归还是有办法的可想的。还有一种“死了”的表述,这并不是表示真正的离世,而是“非常,特别”的意思,相对于“不过”而言,“死了”的程度更甚,比如说“饿死了”,不是说因饥饿而死,而是表饥饿的程度,饿得无法忍受了。广而推之,“累死了”就是极度的劳累,“疼死了”就是疼得无法忍受。“舒服死了”就是快乐得形容不出来。还有一个“巴洒”,这两个字多作刻画形象之作用,例如“可怜巴洒”的,形容这个人非常非常的可怜。“刺人巴洒”则是形容人行为举止令人恶心。这些方言,虽然简洁,但可以灵活运用,对情绪的表达,对形状的表述,对状态的描述都起到栩栩如生的刻画作用。

    三里岗方言词汇丰富,地方色彩浓厚。连帮肚(小腿肚子)隔脂(身体上的污垢)克膝包儿(膝盖骨)肋下窝(腋窝儿)团鱼(鳖)来爬(乌龟)亮火虫(萤火虫)牯子(公水牛〉沙子(母水牛)犍子(公黄牛)这些是不是别具一格,有的词都闻所未闻?而一些表身份的说法也很有意思。配偶称对方为“我们屋的”;“老巴哥”指有经验的人;“二百五,半吊子,半转儿”指智商较低、脑壳不灵光的人;“嘎嘎”指外婆、“自嘎”则是指自己;“惶昏徒”指糊涂人等。我所了解的方言,真的九牛一毛。它像一座丰富的宝藏,等待人们去挖掘。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它丰富着普通话的词汇、方言承载着地城文化、方言中保留着历史、方言中包含着家乡情结。愿我们不但学好普通话,还不忘方言。让方言继续以它独特的魅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细说随州方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hd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