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他死于前119年,始终未被封侯,却被历史铭记,得到了诗人们的青睐

他死于前119年,始终未被封侯,却被历史铭记,得到了诗人们的青睐

作者: 巧说诗语 | 来源:发表于2024-07-02 10:58 被阅读0次

    在众多振奋人心的爱国诗词中,有一句就连小学生也耳熟能详:“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除了王昌龄之外,王维、辛弃疾、卢纶、张耒、严武等诗人,也曾为李广写诗填词。

    司马迁更是在给他写的传记中如此评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为什么诗人们会格外偏爱飞将军李广?历史上的真实的他,是否真有如此神勇无敌呢?

    名将之后,以良家子身份从军

    李广这个名字,即便在我们如今这个社会依然大名鼎鼎,然而他的出生日期却不详,历史只记住了他离开的那一年——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

    他具体活了多大岁数,我们不得而知,至少不算短,因为他经历了三代明主: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

    李广正式从军的日期,要从公元前166年(汉文帝14年)讲起,当时因为匈奴犯边,李广才以“良家子”的身份得以参军。

    “良家子”说白了,其实就相当于“好人家”。汉朝时,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即为良家子。

    武力值被看到,只可惜生不逢时

    李广的家族也曾辉煌过,他是秦朝名将、西汉名将、民族英雄李信的后代。但他却不是靠着祖先们的辉煌上位的,而是完全靠自己的“武力值”。

    他最早担任的职位是汉中郎,是因为他斩杀匈奴首级很多,立了功,才被皇帝任命的。

    由于汉文帝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能让李广施展拳脚的时机并不多。但是,他即使跟着皇帝一起狩猎,在格杀猛兽方面的表现也超乎常人。因此,汉文帝曾替他感到惋惜:“可惜你生不逢时,假如让你生在高祖帝代,做个万户侯又算得了什么!”

    汉文帝驾崩后,汉景帝基本沿用了其父的治国策略,因此,李广没能等来好的机会。他先是担任陇西都尉,后又改任骑郎将。“骑郎将”这一官职秦朝时就有,西汉将其沿用了。它并非是指骑兵,大致相当于“皇家保镖”,主要职责是:平时居住在宫中,轮流值宿保卫,在皇帝出行时,则充当车骑侍从。这个职位虽不算高,但却有一个好处:可以亲近皇帝。

    直到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才等到一个机会: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

    在这场清除叛军的斗争中,李广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然而,这次却因为他干了一件傻事而未能得到封赏:他私自接受了梁王刘武送给他的将军大印。

    后来,他成了炮灰和苦力,被调任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

    再以后,他先后担任过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的太守,总是因作战特别卖力而出名。

    杀敌有战术,绝非有勇无谋之辈

    前面,我们数次提到李广作战英勇,杀敌无数,你可千万别认为他就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足以证明他的智谋也非常过人:

    汉景帝时期,匈奴大举入侵上郡的时候,皇帝派他身边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

    有一次,这个宦官带着几十名骑兵随从参与作战时,骑兵们全部阵亡,他自己也受了伤。

    他逃回去之后,把当时的情况跟李广讲了一番,李广马上判定:“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手。”说完,他迅速带了一百名骑兵狂追这三个人,左右将他们包抄,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并证实了他们的身份。

    然而,等他们刚绑好被俘虏的这个射雕手,就遇见了数千匈奴骑兵。其实,匈奴骑兵当时也搞不清状况,只是选择先布阵观望。

    可是,当时李广手下的士兵们都有些慌了,想要驰马转回。

    还好,李广及时发现了下属们的苗头不对,立马跟他们做了思想工作:“如果你们现在都逃走,那就只能是大家都被匈奴骑兵射死的下场,但是如果大家都不走,匈奴骑兵就会以为我们有埋伏,不敢轻举妄动。”

    李广不仅让士兵们不走,还让他们解下鞍马。这么一来,匈奴骑兵怕有诈,果然没敢袭击。后来,李广又做了一番合理的布局和操作,弄得匈奴骑兵“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始终不敢轻举妄动。

    就这样坚持到深夜,匈奴骑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打算趁黑袭击,吓得他们全军撤走了。

    朋友们,这个场景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是不是有点“诸葛亮唱空城计”的感觉?

    本以为等到机会,运气却不太好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一位雄才大略,有开疆扩土野心的霸主登上宝座,卫青,霍去病,张骞等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们也即将先后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似乎也预示着英雄们都将有更多用武之地。

    汉武帝

    此时的李广,虽已不再年轻,但却依旧血气方刚,想要跃跃欲试。

    也许上天还眷顾着他,再加上李广从上自下的人缘非常好,很多人都向皇帝举推荐他。后来,他和程不识被分别任命为未央宫禁卫军长官,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他俩也算是老相识了,但他们带兵方式却差别很大。李广不拘小节,在队列方面也比较宽松、治军简便易行;老程则管理严格,做事毫不含糊。士兵们在李广手下做事感到很自在,在程不识手下却感觉很苦。

    这可以说是李广的一大劣势,好在他在智谋方面稍微弥补了一些,才让匈奴将兵都害怕遇见他。

    或许是因为李广对军队的管理实在过于松散,在数次侥幸之后,他迎来了一次霉运:在一次作战中,他遭遇了匈奴大部队,敌众我寡,被打得溃不成军,他本人也不幸被虏。

    由于匈奴单于仰慕他已经多时,很想得到他这个人才,非但没有对他下死手,还相对宽容,再加上他本人身手不凡,才找到一个机会得以逃脱。

    他本想着,先回到军中再谋东山再起之事,找机会一雪前耻。谁曾想,当时的官吏却认为他带给国家的损失太大,又被活捉过,应当斩首示众。

    在生死关头,他和家人托了多方关系,花了大价钱,才终于赎回来这条命,但却被贬为庶人,一夜又回到“解放前”。

    后来的李广,在蓝田县退隐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次匈奴入侵辽西,杀死了当时的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将军转移到右北平,也死了。或许是皇帝无人可用了,终于想起了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

    正是因为在右北平郡驻守的这段时间,由于李广多次和匈奴交手,因为勇武而名声赫赫,匈奴人不仅怕他,还敬他三分,以至于数年不敢入侵,他才得了“飞将军”的威名。

    只可惜,飞将军这名气只是在匈奴那边名气大,在汉朝就差点意思了,后来的他更是多年苦战却始终没有立下大功。

    论起战功,李广差战神霍去病好几条街,甚至跟卫青也没法儿比。

    可是,就连第一次出征匈奴、连个人都找不到的公孙贺,后来也混了个南奅侯,可是李广却始终未被汉武帝封侯。曾有人替他分析原因:说是因为他杀了已经投降的俘虏。

    如果要让笔者斗胆讲一下,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性格的冲动与莽撞,他这一生虽立过许多战功,却也犯过不少低级别的错误,再加上他性格直爽,常常导致功过相消。

    另外一点就是:汉武帝时期的人才如同农村的星星一般,那是数也数不清,这也导致李广在其中,不能显得那么出类拔萃。

    而才子、诗人们之所以偏爱飞将军,除了因为他忠君爱国,正直勇敢之外,更多时候还是因为:他们从李广身上得到了“怀才不遇”的共鸣,常借李广之名,实则感慨自己的坎坷命运。

    令人感到可惜的是,飞将军没能抓住最后立功的机会。元狩四年,他因为没有征得大将军卫青的同意擅自出兵,导致中途迷路,又耽误了战机,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谢罪。

    这个结局,实在令人惋惜,当时的士兵和百姓们,都为他痛哭不已。

    但是,他在临死前还在为他人考虑,对前来调查他的官员说:“迷路的事,跟我的部下没有任何关系,也跟赵食其将军无关,都是我指挥无方。”

    李广的死,或许有对下属的保护和庇佑,或许有悔恨和不甘,也有他不愿再受刀笔吏的污辱的那种决绝。

    暂不论李广的性格和缺陷有多少,也不论历史会如何评说,飞将军的英勇善战、赫赫战功,他对部下的谦虚和蔼,他那满腔杀敌报国的热情,都终将被世人看到。他的精神,也始终感动并鼓舞着很多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死于前119年,始终未被封侯,却被历史铭记,得到了诗人们的青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jm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