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沉默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件事情未来对他是不是有好处,同时也会注意自己是不是在过去,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顽固的非理性的心理,我们称之为叫做沉没成本,也叫做协和效应。
前段时间去七浦路兴旺批发市场买衣服,店家一衣服标价600,我觉得200就差不多了,可以去练一练讨价还价的能力,毕竟我还有转身出门、老板喊慢走,这个绝招。
但是这个招数我没有用,而且也发现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很多,我遇到更多的是,直接上去和老板讨价还价之后,你走了老板留都不留你。
今天在学习完这个概念之后,立马想到为什么有的人这招使用起来就特别的顺手,而有的人就不灵了呢?
就是因为这个沉默成本,当你在一件事情上付出更多的时候,你越是不愿意把这件事情放下。
还是举买东西的例子,这次是买房。
本身想着给自己树立一个买房的目标去的,但去看了之后,经过朋友的介绍,觉得房子不错,价位也合适,在来回跑了两趟之后,就觉得这个房子可以买。
这之后就开始筹备资金,脑海里就想着买了房子之后的各种好处。
ps--沉默成本效应,当你做的越多,你越是想把事情做完。
但当要付钱的时候,一个声音就出现了,这一路怎么就买房了呢?
后来理性的思考之后,到现场勘察,战友咨询,专业人士咨询,觉得不适合,于是果断放下沉默成本,不能买了。
这个时候沉默成本变成了对方的了,房价折扣到最低,返佣金,降幅达到好几万。
这就是我对沉默成本的体会。
应用场景:
1、买衣服,去试穿,需要消耗很大时间,当服务员为你提供的服务越久,想要成交的心态就越高,会给出很多优惠。
2、写作,一篇文章不要写完,留一点你就特别想要写完,然后再次去写的时候,可以立马接上第二篇。
3、健身, 给出较长的准备时间和最低标准,比如今天练1个俯卧撑,当你把全套衣服换好,做了1个之后,觉得这么麻烦换了衣服,可以多做几个,健身的时间就拉长了。
4、找对象,日久生情就是这个道理。
总结:沉没成本没有好坏之分,善用沉默成本,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互动:你的身边有哪些关于沉默成本的行为,欢迎你来过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