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可能碰到或听说一些孩子不喜欢上学,他们不愿意上学,对上学有各种抗拒反应。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些孩子会不喜欢上学呢?
今天我们从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三方面解读这个问题。
一、心理学告诉我们的
根据心理学著名的“自我决定论”,孩子不喜欢上学主要原因是他的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所谓自主感,是指自己掌控和选择自己生活的主动权;胜任感,是一种认为自己能把事情处理好的感觉;归属感,则是指个人与他人之间,有一种能让人感到关爱的纽带。
大家可以想一想大多数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强制性的家庭作业、干什么都要排队、上厕所要举手打报告,每时每刻要完全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大大小小的测验和考试、可能还有比较严厉、爱批评人的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这些场景给你什么感受?
是不是感觉被动、缺乏控制感、沮丧、无助、冷漠?
根据“自我决定论”,自主感、胜任感和需求感不能得到满足的孩子,容易感到沮丧、无助,容易顺从、放弃、缺乏主动投入的精神,表现欠佳。这正是一些孩子不喜欢上学的原因。
二、认知科学告诉我们的
认知科学则告诉我们:人们喜欢解决问题,但是不喜欢尝试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学校的功课总是比孩子所懂的难,他不喜欢上学是理所当然的。
三、神经科学告诉我们的
神经科学则告诉我们:严重或慢性的压力,对发育中的大脑具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也是全球流行的与压力相关的情绪问题(例如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过低水平的控制感,是人类个体所能经历的最有压力的事情之一了,它会进一步引发与压力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降低孩子在学业上的认知和表现水平,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严重或慢性的压力,则来自各种让人感到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受到剥削或压抑的各种环境或事件。
而根据有关压力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人的表现水平会随着生理和心理唤醒的增加而提升到一定程度,随后则开始下滑。我们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唤醒(来自好奇心、兴奋感和轻微的压力)才能让我们的精神达到最佳的敏锐程度,可一旦我们压力过大,就会变得没法直接思考,大脑效率转而变得十分低下。
如果把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与学校的真实情况结合起来,大概情况是,有1/3的孩子处于最佳学习的状态,还有1/3的孩子过度紧张,而最后1/3的孩子则处于无聊而放松的状态。这是因为每个人应对压力的阈值高低不同。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因压力阈值低而出现适应困难的情况,则可能导致不喜欢上学。
所以,孩子不喜欢上学,是个别的情况,没必要过分紧张,也不要着急。如果碰到孩子不喜欢上学的情况,需要通过仔细观察和询问,了解他不喜欢上学的原因。至于解决办法,对症下药,有很多方法。具体内容我们下次再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