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哲思
《道》的“用"字点定位阅读(人动文)

《道》的“用"字点定位阅读(人动文)

作者: 李顺红 | 来源:发表于2021-02-17 12:58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一章本文中把他称为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都可说是含义深远。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以上解释是道的公认解释,但是换一种方法理解,会有截然不同解释,公认的解释却是错误的。

          文中论述″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公认解释是无与有的联系,也有的理解为始与母的联系。我的理解是文与物的联系。意思是用文章的内部存在联系客观世界存在,用客观世界存在联系文章的内部存在,是认识所有规律的必要条件。为此用以下方法阅读。

    在打开书本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周围(世界)的存在。一看人体有哪些器官存在?有眼、耳、鼻、舌、脑、皮肤、手足等。二看文章(书)内有哪些存在?有词(名、动、形、代、数等),语(主谓、动宾、偏正、联合等),句(陈述句、否定句、感叹句、疑问句等),文(记叙文、散等、诗词、说明文、议论文等)。名词又分为时、地、人、物、事等。三看周围(世界)有哪些物体(物质)存在?有书桌、门窗、花草、鸟兽、空气、声光、风雨、大地、天空等。

          以上三类存在,在《道》中被概括为人体器官、文章、万物存在。由于由汉语常常使省主语表达,《道》也使用省主语表达,因而文章中没有出现表现人体器官和表现文章结构的名词。但是在理解文章时,必须补齐文章所表达的内容的要素。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以上三类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被概括为主观存在、思维工具存在、客观物质存在。

      文章中的名词、句子都是在文章结构式中存在的,要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必须先建立走文章的结构式,为此对原文进行重新断句,并在原文词语(主要是名词)句子前编号标到"用"三竖中:

    ①道,②可道,③非常道;

    ①名,②可名,③非常名。

    ②无名③天地之始;

    ②有名③万物之母。

    ②故常无,①欲,以②观③其妙;

    ②故常有,①欲,以②观③其徼。

    此(②③)两者,同①出,而异(②③)名,同①谓(②③)之。(②③)玄,(②③)玄之,又(③②)玄,(①②③)众妙之门。

    在"用”字中从左到右有三竖,编号为1、2、3。将①、②、③后面的词语分别用点标在三竖上。①后的词语句子标在1竖中(主观存在),②后词语句子在2竖中(思维工具存在),③后的词语句子在3竖中(客观存在)。黑体字为原文语词对应翻译,新理解为:

    ①感官眼睛看见的对象规律可以用②句子表达的对象规律。②句子表达的对象规律不是所有时空内③对象的永恒规律

    ①感官眼睛看见的对象名称可以用②名词表达的对象名称;②名词表达的对象名称不是所有时空内③对象的永恒名称

    天地开始的时候,没有①人类,②没有名词、没有文章、没有思维工具。有了①人类以后,②有了名词、有了文章、有了思维工具,①大脑才能表达万物存在的规律。所以说②书本中永远存在没有表达的知识(未知的知识),是①大脑思维活动需要的,②未知的知识,观察发现③对象具有的客观规律所以说②书本中永远存在已经表达的知识(己知的知识),是①大脑思维活动需要的,②已知的知识观察划分③对象的规律分类

    ②思维工具(文章)和③客观存在(万物),此两者同时在①感观视觉中出现而叫不同的名称,一个叫②思维工具存在,一个叫③客观存在。同时可以用口(语言)说(②③)它们。用连接它们,左端里思维工具,右端是客观存在;②思维工具联系③客观存在,②思维工具存在转化为③客观存在。③客观存在联系②思维工具存在,③客观存在转化为②思维工具存在。是①人脑认识所有规律的前题条件(①主观规律、②思维规律、③客观规律)。

    新理解认为道不是人思考宇宙起源的自然科学,而是人作用文章,人思考文章的思维科学。《道》总结了文章与万物的三玄联系,在马哲中总结为:理论与实践联系,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产生理论。

    现在将《道》的原文词语编号定位于用三竖中。上两格放入工字,中右格放入皿字。下两两格放入汪字。

    第一段在工字上定位:

    ①道,②可道,③非常道;

    ①名,②可名,③非常名。

    第二段在皿字上定位:

    ②无名③天地之始;

    ②有名③万物之母。

    ②故常无,①欲,以②观③其妙;

    ②故常有,①欲,以②观③其徼。

    第三段在汪字上定位:

    此(②③)两者,同①出而(②③)异名,同①谓之。(②③)玄,(②③)玄之,又(③②)玄,(①②③)众妙之门。

        因为此文本不能显示定位结构式,定位结构式将使用别的制图工具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的“用"字点定位阅读(人动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pi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