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其中苏认为:“在课内不放过一分钟、一刹那,一直要学生积极进行脑力劳动——在教育人这样细致的工作中,还有什么能比这么干更为愚蠢的呢。教师对工作抱着这样的目的,简直就是要榨干儿童全部的精力。”对这句话颇有感触,自己也曾就高效课堂发表过一篇《慢下来的“高效课堂”》论文。
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课堂。我自认我至今尚没有能力完全控制课堂,包括课堂节奏、课堂时间。因为以我有限的教学经验看来,课堂实在是个千变万化的地方。往往我预设的一些东西一旦放到课堂上就发生了变化,比如目前所带的4班和5班,就需要根据学情随时作出调整,包括提问方式、学习方法、课堂节奏、教学时间,等等。从教学时间这个角度来看,就会出现各种情况:本来在4班用一节课解决的问题,到5班需要用一节半课;或者有时本来设想用一节课解决的问题,其实只用半节课就够了。从课堂节奏这方面来看,则要根据学生现场的理解情况,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是课堂的不确定性。所以,我非常怀疑那些始终快节奏、看似教学效率极高的课堂,学生是否能够真正从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并不是说教师不要很好地控制教学时间,也不是说课堂就可以懒懒散散、松松垮垮,课堂时间毕竟是宝贵的,有限的,必须有效地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只是想强调,在课堂的45分钟内,人的智力活动要有张有弛,而非一直绷得紧紧的。教师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有一定的弹性,有时要放慢速度等一等。反之,假如课堂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完全把学生框在教师预设的思路内,不给学生任何喘息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的课堂难道真的对学生有益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就数学课堂而言,有的老师会为了课堂的高效,设置的问题特别精细,细化到学生只需回答对与错即可,这样的问题设置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真的有帮助吗?我的答案同样也是否定的。
我喜欢的课堂是没有轰轰烈烈的研讨,但是有着品香茗茶般的沉思。
1904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