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研时,有一个师兄阿D,爱好诗歌、哲学,生活从容、优雅。当其他人还在为小论文发表数量尚未达标而发愁时,他已提前半年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写作。不仅如此,还出版了一部诗集、一本哲学随笔,被当地作协吸收为最年轻的会员。一次吃饭,请教师兄“双丰收”的秘诀。不曾想,却被反问,“你下周计划干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今天呢?”他告诉我,他每周日晚都会拿出30分钟来安排次周的学习、读书和写作计划,每天睡前还会结合学校安排,微调确定次日最终任务清单。
上班后,有一个同事老C,貌不惊人。每天,和其他同事一样上班、吹牛、打牌。初时并未在意。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老C文件柜里有几大盒手抄本,工工整整地写满了篆书。好奇之下,就闲聊了几句,惊为天人。据老C说,接触篆书是5年前,刚开始每天用我们常用的简体字写一篇唐诗给孩子学习,某天看到一本篆书字帖,突发奇想又用篆书写了一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由于篆书用得很少,很多字的写法都已“失传”,为了便于日后书写,这5年,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一切能找到的资料,坚持每天早晚各写一小时,目前已完成了篆书体的《新华字典》《唐诗三百首》等书籍的撰写。
还有一个同事老Z,大约10年前,看到其他同事写书法,觉得挺有意思,遂开始钻研。之后,找了很多字帖、请教了很多“牛人”,坚持每天工作之余练习书法至少1小时。现如今,也已是驻地闻名的书法家、书法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
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就像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叉的花园》里所做的比喻,“时间总是不断地分叉为无数个未来”。其实,时间不会自动分叉,是我们对时间的选择、投向,最终创造了令人高山仰止的精彩。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你应该敬畏时间,因为那是一切的密码”。想要活成“想象的自己”,那就从用好“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