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感是方向,是明灯,是方法,是结果。
亲子教育如此,人生亦如此。
我致力于和女儿年复一年地探讨和磨砺,希望能够从中获取力量和收获,几年下来,有得有失,还需要继续修炼,但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实正在拨开迷雾,互相鼓励前行。
小时候,大人们都会问,长大想做什么?这是一个看似清晰却模糊的目标,发源于梦想,是向往的角色,但你根本不懂这样的角色背后意味着什么。
再长大一点,我们开始研究方法论,比如大任务拆小目标,做时间计划,to do list,我们看似有序的生活,却总觉得有些繁琐和缺乏动力。
再一次次阶段性复盘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拆解,学着如何让目标有意义,我们挖掘自己的短板,并执行行动计划,比如我们会把每天做两页计算的目标,转化为逐日提升计算的准确率,连续一段时间准确率稳定后,我们再把提升计算用时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
我们发现,加深自我认知分析后,可以提升目标和计划的针对性,每次计划完成后都会有小而确定的成就感。如果有一张成长曲线,我们会在这条曲线上看到清晰具体的稳步前行。
在后面,我们开始回顾梦想,想要望到更远的地方,忽然发现原来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虚无缥缈,如果它依旧可以让你热血沸腾,就走近它,看它到底意味着什么,然后对照自己的现状,再一步步实现它。
原来,梦想是可以被规划而实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