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先阅读有口碑的好书(精度)
最开始阅读时大脑还不一定有足够的甄别力,可以先借助外界对书的评价来挑选一些有口碑的好书,通过接触这些优秀的文章来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继续阅读。
第二步,努力做一名“御宅族”而非优等生(专度)
“沉迷在你所热爱的事物里,从中顺藤摸瓜地培养出各种其他素质——这就是成为御宅族的过程。”热情是一种很不可思议的东西,作者讲了自己最初仅仅是因为出于喜爱而去追寻蝴蝶,但渐渐地因为热爱而开始研究蝴蝶,并开始对蝴蝶的栖息、飞行路径、蝴蝶生态、珍贵程度了如指掌。而最重要的是在了解蝴蝶的过程中他进一步的接触到许多科学的书籍进而扩展到对科学整体的兴趣,最终成为一名脑科学家。
他谈及曾经询问过很多高考生,发现很多人居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他们只懂得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多人为因素和外在因素阻碍了他们成为御宅族。而他认为,“为了考试而用功读书的人,直到大学毕业都可以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可一旦步入社会,他们也许就会迷茫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以致于无法找到个人的标签。”
我想,我应该就是非常缺乏这个过程,所以在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所适从。即便是在看完《幸福的方法》后,我依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真正擅长什么,和想做什么。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吧。现在想来,拥有热情其实远比成为一名优等生要重要的多。
如果一件事能让你感到身心快乐,自己就会沉浸其中;
如果一个人身心快乐,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痛苦。
第三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深度)
一个大脑中只有几本书的人和大脑中有一个图书馆的人,谁更能够独立思考?
读书就是在别人的世界里经历了一遍人生,你会经历到你可能原本完全不可能经历的事情,和你在现实生活中没办法体验到的世界,观赏到原本不可能观赏到的风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不是假的,但读书是必要条件,只有读书越多,你看世界的角度才会越高。
第四步,同时阅读多本书,大脑适合“杂食”(广度)
读书时不一定要专注于一本书,你可以多本书变换着读,也不用太拘于读书方法,先试着让自己读起来。有时做事三分钟热度的人就是因为刚开始时过于认真、急于求成,然后在起跑线上就把自己累得喘不过气。反而是慢慢读、跳着读这样随随便便的读法却能一直保持龟速前进,最终坚持读下去。
读书“杂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个人沉浸于各种领域,才能发现自己究竟会为怎样的事情心动,才会知道自己真正相信的是什么,也会更加能够意识到不是所有人都会沉迷于自己热爱的事物,别人也可能热衷于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事物。这是一种发现“个性”和接受“多样性”的能力。
只有在杂读之后,我们才会明白名篇之所以成为名篇的理由。
第五步,尝试创造出知识的附加值(价值)
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这个时代,当你想要获取信息时,你可以找到铺天盖地的信息。对于这些信息,如何甄别质量好坏,如何把他们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如何将其输出创造出知识的附加值,这是这个时代更欣赏的一种品质。
第六步,找到自己的生命之书(高度)
在最后一章,作者以用优秀的态度对待人生为标准精选了十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也有讲到,要找到你旅行时、迷茫时、失落时、开心时这些时刻特定的书,只要一看到它你就会好起来或者平静下来重新思考。他说在实际生活当中,这些书对树立他的人生态度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如何面对人生,工作,朋友?其实读书就是要能够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