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

作者: 豆奶小姐的慢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9-04-03 12:26 被阅读121次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

都会在未来某个时刻给你回报。

为什么要读书?

我喜欢了15年的偶像胡歌,是以“爱读书”出名的演员。他在人生低谷时,用读书来改变自己:

“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我也喜欢读书,从小就爱看书,到现在每周都要读上两三本书,有时候是管理类的书,有时候是工具书,有时候是名著小说。3月份,我读完了12本书,写了3篇书评。

读书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感,解决了我对生命的一些疑问,填补了我内心的清冷和空虚。

也许读书不能让我们立刻赚到钱,不能使我们马上变得很强大,但长时间读好书,会产生积极的效应。

当我在迷茫、焦虑的时候,毛姆会告诉我:“在满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头看见了月光”,而不是只刷着手机,匆匆度日而不知为何度日。

当我在骄傲、自满的时候,余华会说“人活着就不容易,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了”。

当我在孤独、寂寞的时候,萧红那些透纸生凉的文字,让我感到其实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一本好书,伴我们走过日日夜夜,让灵魂有处安放。

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看到另一种活法,多了一种生活选择。

一本好书,能拓展我们的思维,打开人生格局。

读书影响眼界,眼界影响格局,格局影响命运。

如何读书?

我们都知道读书有很多好处,而王国维更是指出了读书的三重境界:

一重,书到用时方恨少;

二重,书山有路勤为径;

三重,腹有诗书气自华。

很多人读书,可能还只停留在第一重境界,恨自己没多读书、没读好书、没坚持下来、看不到读书后的变化。

所以有人才会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

日本知名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书中,分享了聪明人的读书法:

用恰当的方法读书,更新大脑的思维结构,让自己更加从容、睿智地生活。

茂木健一郎说:

“书的价值终归未曾发生改变,正因为这个时代每天都流动着令人应接不暇的信息,才需要能够作为‘定海神针’的书籍,使我们不致被海量信息卷走。”

认为读书无用的人,终有一日会因为自己不读书,而与他人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有巨大的差异时,后悔莫及。

多读经典好书

现在市面上有太多“速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感觉。如果我们想要锻炼大脑,可以从读经典好书开始。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那是因为有深度有厚度,构思超群,故事动人,揭露人性,超越时空。

作家莫言说过:

“读中外名著,犹如拥有一笔财富。”

多读经典名著,从世代相传的思想精华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获得强大的内心力量。

大脑适合杂食

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放了两年都不腐烂,只如枯萎般越缩越小,最后变成淡红色的干果,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就是木村秋则的奇迹苹果,不用农药和肥料,却香甜可口。

起初几年,木村一直想办法培育好苹果,无农药无肥料、纯天然生长。身边的人都说他脑子进水了,认为能种出苹果是异想天开的事情。

木村不管别人对自己的嘲讽,想尽各种办法,但苹果树依然不结果实。

当他灰心丧气,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再有新办法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一件事:自己只关注叶子和树干上的病虫害等地上的问题,从未关注土壤本身。

他不再用拖拉机推平土地,而是培育起野草茂盛的松软土壤。土壤质量好了,一直没能结果的苹果树终于结出了果实,就是开头所说的“奇迹苹果”。

读书也一样,大量读书可以让知识像腐叶般发酵,在头脑中形成优质的土壤。

读过1000本、10000本书的人,他们大脑中的土壤会充满养分,能结出新鲜美味的果实。

专一地在某领域学习、读书,这能让我们有机会成为该领域的专业人才,但跨领域学习,在多领域中找到连接点,吸取知识养分,那么我们对问题的态度和见解都会变得更成熟。

每次读书,我都不会要求自己记住这本书所有的内容,但如果我能从中有所收获,比如多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多了一个写作的选题,那么我就很高兴了。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杂读,多读,读经典。但每个人的读后收获都会不一样,欢迎你来聊一聊~

With love,

豆奶小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ba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