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氏:家校合作

作者: 张馨28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8:27 被阅读45次
365/169

(二)在干国祥老师“‘家-校’教育联盟之教师手册”中都列举了哪些家校沟通的有效方式?在你的实际教育中,都采取过哪些方式服务于家校合作?

  1.给家长写信,如见面信,介绍自己教学理念,提出建议、要求

  2.家校通讯,如更邮件、FLash贺卡

  3.即时签发喜报,以三言两语扼要介绍孩子某一方面的成功

  4.写便条,如给家长打电话前写便条确认沟通时间

  5.特殊仪式日,如成人礼、颁奖礼、毕业典礼

6.设意见箱,如电子信箱

7.给家长和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如做小厨师等

8.家访,事先应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

9.家长会。

“家校合作”既是一种资源(可以引领家长参与教室创建),也是一种平台,处处彰显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素养。

但是,在家校合作中,首先要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普世价值观,也就确定了孩子发展的大方向,也即教育的目的。如果没有这个目的,教师的话语就失去合理化的根基,即便家长由于顾忌老师对孩子的掌控,不当面顶撞,家校之间也很难有真正的教育默契与合作。

在苏氏那里,这种方向性是明确的。苏氏认为,学校领导家庭,老师引领家长的不是学校或老师的意志,而是高出学校或老师的主流价值观。这个主流价值观就是共产主义价值体系。

这套价值观在当时自有它的合理性,但对当下的教育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但有些普世价值观(就是放在哪里都认可)确实存在,比如:关爱、同情、怜悯、合作等等。没有这些最基本的品质,就称不上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实际生活中也很难过上积极幸福的生活。

不过,这些价值体系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具有一定的阶梯性。这种阶梯性具体提现为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也可体现为人生道德图谱。

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

这些未必是每个家长都能够明晰的,需要老师给予说明,并持久地将之作为家校合作最上位的指导原则。

家校之间一定要志同道合,“志”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孩子进行的方向性指引。家校之间在同一个大方向的指引下,在教育过程和手段上保持一致,老师的言语才会有支撑性和合法性,接下来,需要更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老师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素养。

三、家校合作中的教师专业引领。

在家校合作中,需要教师具有哪些专业素养?

这个问题很宽泛,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大家不妨结合自身体验,尤其是苏氏教育思想随便说说。

比如:如何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问题?甚至是如何进行亲子共读问题?如何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问题?

比如:教师如何让家长支持孩子的阅读?

要让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至少需要说清楚那些问题?

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

具体怎么样交流才能让家长信服并支持?

相关文章

  • 读苏氏:家校合作

    (二)在干国祥老师“‘家-校’教育联盟之教师手册”中都列举了哪些家校沟通的有效方式?在你的实际教育中,都采取过哪些...

  • 读苏氏:家校合作

    5+2=0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家校不进行合作,学校5天的教育效果就会被2天的家庭教...

  • 班群微信管理一些思考

    最近在读苏氏教育的《家校如何合作》这一块,苏霍姆林斯基亲自为家长开设家庭课程,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更好地教育孩子,...

  • 家校共携手,同心育英才

    新教育指出“家校合作共育是指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新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建...

  • 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

    家校合作共育是指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新父母学校、学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建立新型的家校合...

  • 美美其美,美美与共

    家校合作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重要话题。苏霍姆林斯基曾热情地讴歌赞美家校合作,视其为“最完美的教育”。先接受家庭教...

  • 从形式到内核,家校合作新生态

    从形式到内核,家校合作新生态 ——读《建设学生、家长、教师的命运共同体———家校合作的教育追求与生命意蕴》有感(第...

  • 从形式到内核,家校合作新生态

    从形式到内核,家校合作新生态 ——读《建设学生、家长、教师的命运共同体———家校合作的教育追求与生命意蕴》有感(第...

  • 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朱亮 “要对家校合作...

  • 家校合作

    一、苏氏认为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1.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苏氏:家校合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xu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