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路上,我们一起走电视剧心理
论目光、论气度,您是《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那个谁?

论目光、论气度,您是《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那个谁?

作者: 晓达亲子情商疗愈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14:00 被阅读119次

一觉醒来,“心语心乐”关于《那年》的文章,一举成为了 “今日头条”的爆款,截至目前推荐量达51万

网友们说: 看剧心细,引入教子,很值得借鉴!

其实,这部剧里面可圈可点的地方有很多。

今天就再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看待事物的目光与气度的话题。同样值得为人父母的你借鉴!

01 目光短浅之人,注定失败

* 沈四海坐地起价,失去客商

沈四海经商多年,却并不大气。

自己生意做不过周莹,就耍手段。

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泾阳茯茶”的竞争上。

沈家用下三滥的手段,让吴家东院的茶通通进水,让原本在吴家东院下单的茶商们不得不转去沈家进货。

这还不算,面对被逼无奈的客商们,沈四海不仅没有抓住机会好生招呼,竟还“趁人之危” 坐地起价,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结果,在周莹运用智慧研发出“金花茯茶”之后,沈四海失去了自己最后的机会。

看过这段的人,都为沈四海的目光短浅直摇头。

* 周莹目光长远,深得人心

而吴家大当家周莹,却截然不同。

很多人赞叹周莹经商成功,是因为 “诚信”,是因为对事情有独立判断、全局观念,懂得寻求合作,利益共享……

在我看来,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周莹从不在乎那些眼前的蝇头小利,拥有博大的心胸与气度。

整部剧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吴家创办“机器织布局”那一段。

投入2万两白银,好不容易建成的“机器织布局”却不料在开工第一天被砸了个稀巴烂。

周莹一心想要重建“机器织布局”,却苦于没有银子。

于是她灵机一动,将吴家的产业折合成银股,卖一半出去,让下人们、伙计们自由认购,并将家产作为抵押,打消他们的担忧,终于凑够了银子。

周莹实行的“股份制”不仅让她筹到了重建“机器织布局”的钱,也让下人们、伙计们们因为持有吴家产业的股份,有一种“当家做主”为自己干活的感觉,干起活来也格外卖力。

从此,吴家的生意蒸蒸日上。

如此聪慧之举,到了沈四海眼里,却是不屑一顾。

“这是动摇家之根本,她不是吴家的人所以无所谓!”

而事实证明,是沈四海自己故步自封,默守陈规。

02 体察人心之人,以一当百

周莹实行的“股权制”,体察伙计、下人们的想法与感受,开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并且,她的这种做法还进一步感染到了伙计与下人,让他们一个个也都变得懂得“洞察客人感受”,爆发出了原本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销售智慧”与潜力!

于是,才有了伙计跑上街,主动泡茶给路人喝,在大街上看到疲累的客人,主动邀请进店给予按摩等等的“体贴服务”,深得客人之心!

新年,吴家开“年度总结大会”的时候,周莹懂得掌柜们的心思与感受:常年在外奔波,心里为不能常在自己父母跟前尽孝耿耿于怀。

于是,特别开了一桌“贵宾席”,用于宴请所有掌柜年迈的父亲母亲。

再一次把周莹的深得人心,推向了高潮!

无论是“将股份卖给伙计与下人” 还是后来开年度销售总结大会的时候,把掌柜们的父亲母亲请来一起宴请,都是周莹超于常人的,能够体察他人感受、想法能力的体现。

这才是周莹,带领吴家产业从此蒸蒸日上的秘诀所在!

以至于后来,周莹遭人陷害入狱,所有的人都想方设法,各显神通地来营救她,就连原本视她为“灾星”的吴家二叔四叔,都愿意倾其所有,只愿周莹平安。

这,就是周莹深得人心最好的证明!

03 养育孩子,您够贴心吗

孩子被狗狗吓哭。

父母笑道:“真是胆小鬼,这个狗多可爱啊!”。

👉这种父母和孩子表达相反情感的情况,叫“情感逆转”;

孩子拿一个玩具和妈妈分享:“妈妈,妈妈,看!”。

重复几次后妈妈没有反应,或者反应冷淡。

👉这种父母无视孩子邀约的情况,叫“情感忽略/淡漠”;

孩子看到飞机说:“妈妈,飞机!”。

妈妈回应:“你怎么裤子搞得这么脏啊?妈妈不是说过……”

👉 这种父母完全无视孩子所说的内容的情况,叫“反应无关联”。

曾有一位来访者告诉我:这是一种情感暴力!

是的!

试想一下,如果换位,您是孩子。

当自己向朋友、家人、伴侣诉说自己的:害怕,邀请别人一起做件事,或是分享一件东西的时候,对方是这样的反应,您会有怎样的感受?

都说孩子“不听话”“无理取闹”“发脾气”,其实很多时候,大人不近人情的“回应”会让孩子很受伤。

这会直接影响到亲子间关系的亲密,也容易让孩子也潜移默化地成为一个“不近人情”的人。

作为孩子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能爽快地让孩子吃爱吃的东西吗?

当孩子爱吃零食的时候,您能控制好自己的焦急情绪,懂得另外找时间,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慢慢引导吗?

您知道孩子最近喜欢玩什么吗?

您能够以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前提,在保证孩子卫生、安全的情况下,陪孩子一起玩吗?

孩子不爱学习,您知道如何通过激发孩子兴趣的方式,让孩子具有主观能动性吗?

…………

04 养育孩子,您的目光够长远吗

家长,往往更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性格脾气、学习成绩,却很少关注孩子的想法与感受。

他们会用各种手段,不惜一切代价,逼迫孩子吃自认为好的东西,学各种技能,让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健康与优秀。

据说 : “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是“中国式狼爸”的宣言。

却不知:如此,孩子越来越压抑,家长越来越累。

很多家长说: 孩子怎么不知道自己去主动吃、自己主动去学?

那爸爸妈妈,又何尝有让孩子感受到吃饭、学习的乐趣?

经常强制孩子吃饭,孩子不会因此变得更健康,而会觉得吃饭等于痛苦;

经常督促孩子学习,孩子不会因此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而会感受到学习等于痛苦。

时间会证明:

这种教练式的教养方式,虽然可以立马让孩子看起来吃得更多,比同龄人获得了更多的技能,进入了更好的学校,但很容易压抑、扭曲孩子的本性,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偏激、易燥易怒。

从小被这样养大的孩子,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很容易有严重的心理创伤或者精神崩溃。

现在看起来: 多吃一口,多考了几分,却是以: 伤害亲子感情,扼杀孩子主观能动性的兴趣为代价,这和沈四海只顾眼前利益“坐地起价”最终客商流失,又有何区别?

爱孩子,想要孩子更好,是为人父母的人之常情。

但养孩子,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把有营养的塞进孩子嘴里就行?

把孩子摁在桌子上,每天学几个小时就行?

这种目光短浅,不得人心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最终像沈四海一样,悔不当初。

说了太多“该如何爱孩子”却依旧做不好,何尝我们不是被要求,去做那些自己未曾经历、感受,未曾拥有过的东西?

学习像周莹那样,懂得 #关注感受# 

看见孩子,看见他们的感受、想法、需要。

做个贴心的父母很重要!

因为这不仅会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更亲近,还会让孩子更有力量,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像那些周莹手下的掌柜、伙计们一样,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惊人潜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喵小姐y:父母应该是爱我的吧,如果我感觉不怎么爱他们,是不是我的错?

本文标题:论目光、论气度,您是《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那个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yu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