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产品首页推荐上班这点事儿
【PM】你不是不会面试,你就是没把它当个事儿

【PM】你不是不会面试,你就是没把它当个事儿

作者: 陶然听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9-10 08:29 被阅读50次
    故宫之影·白小白

    没有找到工作,或许是你真的没有想要认真找工作。


    前记

    这篇文章很早就写了,今天拿出来加上下面这几句话。

    有幸在工作中完成一次角色转换:从面试者到面试官(开始也怕自己做不好)。一直以来坚持的价值观念就是对任何人都要礼貌、尊重、耐心,角色不论、性格不论,尚好的结果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基于产品助理/经理岗位的特性,我主要考察三点:工作态度、认知能力、专业技能。文章会更通用,不再局限某一个具体的岗位。


    这不是一篇面试题集,市面上太多宝典,网络上亦有各式锦囊,我若写也不见得有别人写得好、写的全。当然,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产品经理岗位也没有多少奉为圭臬的准则,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我们已形成的思维方式、方法论需要在具体工作中检验它们的正确性,并及时修正调整。

    鉴于此,对于一个问题,倘若都是模板式的千篇一律,也不见得会为我们的回答加分。我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一个问题作出如下反应:接受信息、大脑分析处理、组织表达,难度不言而喻。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我的四场面试经历(什么值得买、搜房、嗨学、果壳),从面试前的准备、面试中的发挥、面试后的跟进说说我的理解,抛砖引玉。

    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里面有两种需求:强需求、弱需求。强需求指的是已有自己心仪的公司,可能一个或几个,目标很明确。弱需求是指并非自己特别钟意的企业或者自己还不清楚除了特别的那几个应该去哪些企业,是一系列排在第二顺位的选择。

    两种需求区分有一个过程:自我认知、筛选。然而,对于大部分的新人来说,是没有这个过程的,或者说不知道如何进行这个过程,于是大部分的需求便是弱需求。

    附着在其上的表现特征:公司规模、知名度、口碑、薪酬福利、产品形态等,都只是一个参考,只要能提供岗位,那便不挑拣。这种情形下,定向准备的难度就比较大,伤神费力,且囿于时间限制,很难保证质量。

    针对弱需求,比较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先聚焦自己的优势,再无限扩大。仔细研读各企业招聘栏的职位要求并做记录,与自身能力做匹配,找出重合度最高的那些,让核心竞争力凸显,同时也可以快速筛选出真正有可能产生结果的选择,定点投放,提高命中率。

    针对强需求的选择,我相信有一些实习经历,或者有一年甚至几年的全职工作经历,都会对自己有一个认识,程度要比刚毕业时深很多。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儿便水到渠成。

    首先是认识自己:知己是前提,分析优劣势,记录结果。这个时候应该对自己诚实一点。

    然后是对比分析,聚焦优势:筛选出心仪的企业,仔细研读招聘栏的职位要求(JD),分析必须具备的能力,与自身比较,哪些已经匹配,哪些还有差距。让匹配部分最大程度展现,尽量避免有差距的短板。

    每一个岗位出色的人员都不可能只具备一种能力,招聘方在发布JD时,总希望获得更全能的人才,所以给出的必要能力都会比较多。

    最后是增加附加值:附加值有两个作用,一是降低面试官在听到你不具备某项能力时的失落感,二是给他们增加想要更多了解你的欲望,毕竟他们也清楚那么短的时间不可能全部认识你,以上都是为了在面试过程中增加信任感。

    因此,除了硬性要求自己需要准备某些材料外,可以将自己擅长的东西通过可量化、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相关的产品体验报告、相关设计作品、对行业的理解、相关比赛的获奖情况、自己觉得有收获的经历、已经完成或正在学习的相应课程、博客地址等(关于体验报告的书写,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什么值得买体验报告

    然而,强需求也好、弱需求也罢,打脸的现实是本文为所有面试做的准备都是基于我们有机会参加面试。鉴于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的先与面试官建立人际关系,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再提出面试请求(有岗位人员缺口最好),这样显得不突兀、有礼貌。

    之前的交流尽量不要带有目的性,把双方摆在相同的位置上,成为朋友之间的交流才更具价值。就像一位哲人说的: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告诉你一条工作真相:你不为自己争取,别人也不会同情你。


    2. 倘若不能喜欢,那也不要讨厌

    据不完全统计:女性有80%是视觉动物,男性更是100%的视觉决定者。所以,还是需要收拾一番,当然也不用过分关注,毕竟你我这样的凡人,都是靠才华吃饭。

    面试之前,把自己打理的干净得体些,表明当前的状态很好。

    头发干净整齐,忌杀马特;不留长指甲;胡子应修剪整齐,或者修刮干净;眼镜清洗干净;装饰物品要合适,或者不佩戴;衣服并非一定要很正式,每个行业有自己的衣着特征,整洁舒服为宜,避免因为不舒服造成紧张。

    记住,第一印象很重要,倘若不能让他喜欢你,那也不要让他讨厌你。

    回答问题时,不卑不亢,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对于自己擅长的内容,可以稍作修饰。

    经常有这样一句话:你一开口,我就知道你是个屌丝。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那些真正有水平的面试官,他们自己的经历俨然可以书写为教科书,更惶论他们见过多少形形色色的面试者。所谓言多必失,如是然也。

    当然,面试的过程是双向沟通,你也可以在沟通过程中了解面试官,进而判断出他们的个人喜好、水平高低、与自己的契合度等,毕竟如果入职,这将是与你共事的伙伴。需要注意几点:

    1. 对于面试官提出的问题,不要着急回答。先言谢、后思考、再回答,具体时间间隔5-10s左右。

    2. 不在你说多少,在于踩中多少要点。过多无用的东西,反而会掩盖最核心的内容和价值。

    3. 项目相关的问题回答要量化,要有结果。用具体实例和数据更具说服力,更加真实。

    4. 语速中等,语调有变化,注视面试官,保证面试官能听清楚,且有眼神和表情上的反馈。有停顿、有重点,体现自己的逻辑、表达能力。

    5. 对于一些并未涉及到,或者并未考虑过的问题,不要紧张,说出实情,再做出合理的假设推论。

    6. 反客为主。有什么想问的,提前准备好,或者根据入职后要做的工作问一些深入的问题,表现出兴趣和学习的热情。这里说明一下:关于公司制度、薪酬待遇、福利相关尽量不问,要么是HR的事儿,要么当前面试官决定不了。

    7. 让面试官根据面试表现给自己提些改进意见。非常重要,且很有意义,对改善自己大有裨益。如果可能,问面试官要一下联系方式,为面试后做二手准备。

    小提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不要过分看重一次面试,给自己增加压力,但也要时刻注意保持正面形象,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表露出本应该隐藏的小缺点(毕竟人无完人),虽不致命,却影响体验。

    3. 自己不总结,没人帮你消化

    晚饭吃的太饱,需要走几步才利于消化吸收,但需要安静地走,剧烈运动反而伤害身体。如果吃完便睡,也不利于有营养的、有价值的物质吸收,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面试的整个过程是一个道理:一方面我们花了大量的精神力气准备面试,却惋惜最终无果;另一方面耽误彼此宝贵时间,浪费口水笔墨,却沿着错误的路越走越远。意义何在?

    自己不总结,没人帮你消化。

    面试结束后,一个人安静的把问题列出来,思考这些问题是为了考察什么?如果让我再回答一遍,我会怎么说的更好?如果属于业务欠缺或知识盲点,如何针对性地弥补?回忆下面试过程中暴露出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有效地改善提高?······

    亲情尚需要经营维系,况工作关系。

    朋友间分手离别后,你不主动联系,没有一个电话,没有一条短讯,见面后也不敞开聊天。突然有一天,你遇到麻烦,知道朋友可以帮忙,希望给予援助,你也只能得到这样的真实反馈:你从不主动说话,也无任何挂念,你们的关系终于烂到没人愿意帮你。人就是这个样子,你不去维持自己的关系圈,你不努力提升自己,你就会被别人淡忘。

    所以,面试后也记得常联系,多请教问题,先表明态度,再体现进步,有合适的机会,自然而然就会找到你。退一步说,即便没有雇佣关系,也有可能在某一天成为合作伙伴,稳赚不赔!

    One more thing

    倘若你心仪的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录用你,不要过分难过担忧,只要那些来自精神内核的追求在你心底还有处安放;也不要对企业产生负面情绪,负责任的面试官其实比我们还累,难的不是如何优雅的回答,而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准确适宜的提问,细致入微的观察,找到合适的候选人。

    马云说:30岁之前的岁月,都是给我们不断试错的。愿你学有所获,获有所用,用有所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M】你不是不会面试,你就是没把它当个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dz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