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时间统计法

作者: Cecilia1128 | 来源:发表于2016-04-03 19:17 被阅读57次

    这是第三本书的读书笔记,关于时间统计法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很多人有记账的习惯,会记录金钱的支出,但,多数人不会去记录自己的时间支出。时间更加需要记录,时间没了就意味着再也找不回来了,如果不记录下来,我们就只能看到时间流逝后留下的刻痕,却已然忘记时间经历的故事。

    这本书的主人公柳比歇夫的一生有无数的成就,他完成的著作、信件和日记的数量都很惊人,而且涉猎相当广泛。很难想象一个人竟用短暂的一生完成了如此大量的研究。我们会好奇,他是如何获得大量的时间的呢?

    观察柳比歇夫的日记和作品,可以发现,他对待时间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即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为了实现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他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因此,他开始找寻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形成了完整的一套统计时间的体系,即时间统计法。

    时间统计法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一个人向自己提出崇高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

    大多数人没有柳比歇夫那样崇高的“献身”精神,如果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氛围内,只有认真思考自己的内在动力,找到一个坚定的目标,那样,时间日志有可能陪伴着你成长,要不然你在坚持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甚至会自我放弃。

    时间统计法是逐步完善的。

    开始时,他是用事件的间隙对事件所花费的时间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

    每天坚持记录。

    任何活动,休息、看书、散步等都记下起始终止时间,误差不超过五分钟,甚至每日小结的时间也要记录。日记的形式是:“事件——时间”,描述事件的句子尽量短,时间只需记录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如:阅读《奇特的一生》,12:00-12:30。

    长期坚持这样做,可以有很多好处,其一,他的每一本书的阅读、每一篇论文的写作都有时间成本;其二,长期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他可以不借助钟表,凭借内在的注意力,感知到时间的流逝。

    我开始尝试记录时间日志时,发现真的很难做到每一件事情都能够准确地记录所花费的时间。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会忘记进行时间记录;加上专注力不够,事件的转换太频繁,导致时间记录也很频繁,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因此,开始调整方法,仅针对第一、第二类事件进行时间记录,日常事务性活动暂不记录。第一类事件是对长期目标有益的活动,如阅读、CPA、英语等;第二类事件是喜欢的活动,如跳舞、电影、运动等,目前还不成熟,正在完善。

    每日睡前对时间统计进行日结。

    计算每一事件花费了多少时间,合计出第一类工作的时间。
    经过一星期的统计,发现自己花费在第一类事件的时间相当少,平均每日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甚至周二、周四不到一个小时,泪目。。。

    每月小结并分析。

    合计第一类和第二类事件的时间,通过图表的方式统计这个月的时间消耗。如:总时间,分类时间,明细时间。

    年终总结。

    把一年内所有的活动收集到一起,加以分门别类。例如,娱乐——一百次次,接着列清单,看过的电影、玩过的游戏、看过的综艺、唱过的K、参观过的展览等。然后,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与计划对比完成度,分析原因。

    他通过上述的时间日志,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长时间的积累,柳比歇夫了解到自己每天可以有多少时间用于完成工作,也了解到自己完成每项工作所需花费的时间,他在制定计划时,将时间和从事的工作类别进行匹配,就可以较为准确的给出任务完成的时间,神奇的是,你会发现,每项任务完成的时间与他开始制定的计划时间相差无几。

    他总是循着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越来越精确。这是一条永不停顿的自我认识的道路。

    最终,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时间统计法,集时间记录、总结、分析、计划于一体的系统性方法。

    • 我按照自身的理解,开始运用这种方法记录自己的生活,坚持了一个星期,发现每天用于第一类事件的时间低到超乎自己想象,很惊人,一直在努力真的只是错觉而已,花费在第一类事件的纯时间真的很少,蛮冒冷汗的,你所感受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或许仅是自以为是而已。通过记录,数字说话,了解到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的变化,或许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参考文献:<<奇特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Rachel香:很不错啊,很真实的感悟。感谢分享!

      本文标题:003 时间统计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eu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