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情感自由这本书时发现:
它的序言完全是一篇商业推广文案,
先是故事开头,引起阅读兴趣,
然后是表述自己曾经的背景,拉近距离,让有相同经历的人一下子就产生共鸣,
再然后是描述现在的情况,与之前的背景形成强大的反差,这个时候发表自己的观点:建立并经营好高质量的社交圈,引出自己的产品,
再接着给产品塑造价值,发表憧憬:如果我能够在三年前看到这些内容,我的成长曲线肯定能飞速提升,
这个时候,大家我在好奇,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的这样的效果呢?
所以接下来就讲述了一些落地可行的办法,每天认识一个新朋友,每周读一本好书!不得不感叹作者的细致!
在序言的最后还苦口婆心得劝诫:一定要有耐心!要养成“只字不差得阅读”习惯,不能略读、扫读,发现自己一下子就被命中了,经常看新闻、读文章,都是扫读,结果读完后,啥也不记得了,啥也没学到,相当于根本就没看过这么一篇文章!
最后的最后是布置作业,提供了一个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毕竟每一个人都会不同的视角,而如果与20个人互相交流,就可以获得21个不同的视角,下次就可以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其他事了!
书中的第二章是: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我也在心里问:我真的了解我自己吗?
书中讲到一个方法来判断自己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常用而偏偏又是错误的方法是用直觉通过别人的反馈来判断,
举个例子:你在和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聊天,发现他在你说话的时候会时不时得看一下手表,这时你从对方这个反馈,直觉性得判断自己说话无趣,让对方不耐烦,觉得自己不擅长社交!
为什么会说是通过直觉呢?
因为绝大部份人在当时的情况下,都很难理性去分析这个反馈的前因后果,可能是对方一直以来就有这样的习惯呢?或者是家里面真的出现了什么事!其实不管是前面哪种原因,发现和你都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说用直觉通过别人的反馈来了解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
而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
既然是对自己的认知,了解自己,
这个“主角”必须是自己啊,要通过自己过往的经历来判断,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精力旺盛的时候,肯定也会有疲惫的时候,当你感到疲惫时,你是选择和朋友一起聊天活动放松,恢复精力呢;还是自己一个人静静得做一些自己喜欢放松的事!从自己过往的选择,就可以判断自己就是什么性格了!
当然性格类型和喜欢不喜欢社交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作者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有人有用左手写字,有人用右手写字,不管是用右手还是左手,都能写字,都能写好字,
而判断自己性格类型的意义则在于:你是用右手写字的,却偏偏去尝试用左手,不仅会使自己不舒服,更是写不出好的字!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了解自己的人,会用最舒服的生活方式,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快乐充实中,这个时候的自己是情感自由的!!
网友评论